#情感#
母親的柔和,決定了母親內心的這種能量,能否導入到孩子的內心;同時,柔和決定了,母親內心能不能和孩子同頻。
然而,事實上,我們經常感受到的卻是,很多母親在做事業與學問上是非常優秀的,但她們的心腸卻極其硬,總是無法柔和起來。
她們習慣用頭腦的理性去看待并解決問題,然而只有柔和才可能到達的地方,用理性去應對,就是百分百的毒藥。
這種如同毒藥的理性一旦拿出來,孩子的心門就關閉了,甚至說直接封住了。
因為只有柔和的內心才能夠開啟人的心靈。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柔和的母親,有一個特點,即會說無用且有趣的話。
事實上,心腸硬的媽媽,往往說的都是有用的話且無一句廢話。
她們會有一個習慣模式,但凡見到“有用”的話,都會收起來,留給孩子聽。
然而,只有內心柔和且在“字”上有覺悟的母親,才能夠說出無用有趣的話。
之前的教育界一直強調,好的親子關系,父母一定要學會閉嘴;
事實上,心理學的倡導是,學會說一些無用且有趣的話,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滋養。
然而,說無用有趣的話卻是能力與智慧的外顯,故,對些許父母來說,實屬不易。
一個母親的柔性,除了受她過度理性與強勢影響外,重要的是我們的心腸本身,它得是柔的。
因此,若想修一副柔軟的心腸,首先,她得有感知他人情緒情感的能力,如看見可悲可痛的事情會流淚。
心腸硬的母親,恰恰缺的就是這點,孩子都快心痛到碎了、窒息了,她卻沒任何感受,依然不影響她拿起理性的大刀砍向孩子。
其實,母親身上外顯出的柔,源于我們天性中的悲憫,也就是說,這是母親本自具足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給遮掩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母親的天性中再次去挖掘這份經常被遮掩的悲憫,即慈悲心,它是一種極致的善良;
這一點才是母親天性中最偉大最有能量的部分。
教育的本質,卻是止于至善,所以母親身上的悲憫恰恰就被世俗與偏見給遮蔽住了。
世俗和偏見把母親天性里最珍貴的東西——仁慈,給遮掩住了。
天性中的仁慈一旦被遮掩,母親就失去了柔軟的同理心。
所以,修一副柔軟心腸的核心點就是擦拭掉那些世俗和偏見的東西,進而恢復內心原有的光明和希望。
還有一點,母親的這個柔,還體現在另一層面——柔美,也可以說,柔美就是母親呈現的一種生命狀態。
它是美、柔和與柔軟的綜合體,當然包括母親內心的仁慈、仁愛,這些至善至美的東西,而人在美面前往往不需要語言的。
抑或說,母親的這份柔美,如果想要呈現出來,她必須有一個東西,那就是先讓自己活好,進而才有能力去愛別人,無論伴侶、孩子,還是父母。
當你自己的自我功能都不健全時,如何拿出更多的能量去愛他人。
自己內心住著一個祥林嫂時,卻希望家人都幸福快樂;這無異于“持續著相同的行為模式,卻期待著不同的結果”一樣荒謬。
娟心理: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專欄有療愈創傷和人格成長的方法,如有需求,可作了解;若有情感心理困擾,請私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