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常規(guī)賽的至少10人輪換,季后賽中雷迪克嚴格遵循9人輪換——如果將出場時間定格在不低于15分鐘,那就是東契奇、詹姆斯、里夫斯、八村塁、芬尼·史密斯和文森特6人。
6人輪換,雷迪克為何要這么做?
說明點一:練兵。相比常規(guī)賽,季后賽不再是練兵場所。因此,可上可不上的球員基本很難獲得出場時間。除非是垃圾時間。
說明點二:把握能力。以范德比爾特、海斯為例。兩場比賽下來,二人合計只有8投2中。防守端,以范德比爾特為例。在其對位防守下森林狼球員命中率高達75%——8投6中。
攻防都沒有,再加上是季后賽。就不難理解雷迪克為何要縮短輪換球員了。說白了,還是球員不給力。
與此同時,芬尼·史密斯的場均出場時間從常規(guī)賽的28.8分鐘暴漲到了35.6分鐘。
“電風扇”的出場時間為何暴漲?
第一,進攻端。三分出手占比54.5%下投籃率33.3%、場均1.0球。別小看這三分率,湖人隊內(nèi)僅次于東契奇和文森特。
第二,防守端。占比54.1%防后衛(wèi)、占比26.4%防鋒線、占比19.6%防內(nèi)線。效率上,效率上,將對手投籃率從52.4%限制到45.6%。
綜上數(shù)據(jù)看,芬尼·史密斯在攻防兩端都有著不俗的表現(xiàn)。事實上,用數(shù)據(jù)來說合計的10分隊內(nèi)第5、8籃板第4——儼然是首發(fā)級別的存在。
這時答案就出來了。說到底,芬尼·史密斯在攻防兩端有不俗的表現(xiàn)。
基于此,在我看來芬尼·史密斯就是湖人新卡魯索的存在。
理由一:定位。有東契奇、亞歷山大等情況下,不論卡魯索還是“電風扇”的定位肯定是角色球員。角色球員的在場職責更多是為核心球員分擔壓力。
拿芬尼·史密斯來說。
1、和東契奇在場凈效率5.8;
2、和詹姆斯在場凈效率5.1;
3、和里夫斯在場凈效率1.2。
從高價數(shù)據(jù)看,顯然電風扇能給三位核心帶來攻防上的幫助。
理由二:即戰(zhàn)力。進攻端電風扇是典型的角色球員打法——接投為主。雖然缺乏一定自主進攻能力,但問題是當機會出現(xiàn)時能有效把握住——常規(guī)賽,處于空位下兩分、三分率50.2%和40.8%。
防守端根據(jù)雷迪克的需要,電風扇可以防不同的位置——向下?lián)u擺防愛德華茲、向上搖擺防戈貝爾,同位置防守麥克丹尼爾斯、蘭德爾。
基于相對不俗的即戰(zhàn)力,芬尼·史密斯儼然就是季后賽湖人隊萬金油的存在。
相對來說,我認為第二點是主要原因。
首先,芬尼·史密斯像卡魯索那樣清楚自己角色球員的定位。其次,當機會出現(xiàn)時能有效把握住。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起到萬金油的作用——適配各種體系、隊友。
最后,寄希望今夏佩林卡能留住新“卡魯索”芬尼·史密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