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胡??健??王云娜
中山快維中心執法人員開展現場檢查。 中山快維中心供圖
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2025年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辦事群眾在中山快維中心服務臺咨詢、投訴等。 魏偉建攝
中山快維中心內,一場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正在進行調解。 中山快維中心供圖
中山市古鎮鎮,燈飾產業眾商云集。 盧岳韶攝
引 子
面積約52平方公里的廣東中山市古鎮鎮,現有燈飾照明生產企業3萬余家,燈飾銷量占國內市場約七成。
搶注商標、專利侵權……由于燈飾產品推陳出新快、設計生產周期相對短且容易模仿,早些年,一些不正當競爭行為頻發,一度制約當地產業發展。
2011年6月,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下,古鎮鎮設立了全國首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構——中山(燈飾)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迄今助力全鎮2萬余件專利獲得快速授權,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逾2億元。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公證、鑒定和維權援助體系”。目前,已有29個省(區、市)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77家、快速維權中心48家。
在4月26日第二十五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到來之際,記者走進中山(燈飾)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探訪。
授權“快車道”
備案準入,快速預審、加快審查,最快7個工作日完成外觀設計專利授權
為一盞燈申請外觀設計專利,需要多久?
在中山(燈飾)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以下簡稱“中山快維中心”),從提交預審申請到獲得外觀設計專利授權,最快只要7個工作日。相較于此前近半年的周期,授權速度大幅提升。
走進位于古鎮鎮的中山市松偉照明電器有限公司,一款樣式新穎的吸頂燈格外顯眼。這款燈于今年3月上市,首月銷量即突破5000套,銷售額逾1500萬元。
“產品設計靈感來自雨后初晴的彩云,緊扣年輕客群喜好和流行元素。”松偉公司董事長謝偉介紹,“這款燈問世后,很快便獲得外觀設計專利授權,趕上了銷售旺季,我心里的石頭也落下了。”
“心里的石頭”從哪來?
“設計師前后畫了數十稿,耗費大量心血。為防止抄襲仿制,獲得外觀設計專利前,公司只能把這款設計‘鎖在箱子里’,直到取得專利,才敢公開。”謝偉坦言,每年3月、9月是燈飾行業的銷售旺季,若不能及時獲得專利,錯過了熱銷期,銷量和價格都可能大打折扣。
受流行趨勢變化影響,燈飾產品的銷售周期通常僅為3至6個月。相較于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先前外觀設計專利近半年的授權周期顯得有點慢。
“過去,設計出一款好產品,要么推遲上市等授權,要么不等授權、做好被抄襲的心理準備。”謝偉說,不管怎么選,企業都“吃暗虧”。
其實,外觀設計專利屬于形式審查,過程并不復雜。授權周期較長,主要在于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統一審查,一旦申請扎堆,排隊等待時間就會拖長。
創新之困如何解?
國家知識產權局充分調研古鎮鎮燈飾行業對專利保護的需求。2011年6月,中山快維中心成立,對燈飾產業集群內符合條件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建立完善備案準入、快速預審、加快審查等制度。
“我們對擬進入快速審查通道的企業實行動態備案管理,并將名單上報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山快維中心負責人梁德健說。
松偉公司是首批備案企業之一,獲得快速預審資格。今年1月底,按照國家專利申請有關要求,松偉公司提前準備了新款吸頂燈的外觀設計專利請求書、外觀設計照片、外觀設計說明等材料,登錄國家知識產權局預審管理平臺,提交預審申請,兩天后便收到預審通過的通知。
預審通過后,松偉公司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申請通道提交正式申請,幾天后便獲得授權。
增加了預審環節,為何專利授權還能“極速達”?
“快速預審,起到提前把關作用。”中山快維中心預審員胡錦棠介紹,收到松偉公司預審申請后,他仔細查看燈飾外形,并在國家知識產權局認證的相關數據庫中進行新穎性檢索,開展外觀設計方面的“查重”。
確認數據庫中不存在已有設計或高度相似設計后,胡錦棠再次審核申請材料,查看照片拍攝是否規范、投影關系是否正確、產品細節表達是否清晰等,之后交由另一名預審員開展預審質量交叉檢查。通過預審的專利申請,將被轉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快審查、授權。
目前,中山快維中心的平均預審周期為2.2天,專利預審一次性授權量達99%以上。“我們的預審員,均通過國家組織的專業審查培訓及考核。他們嚴格把關,確保預審質量。”梁德健說。
一件燈飾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原創外觀設計上,更體現在光源研發等的技術創新上。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隨著燈飾行業朝著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研發光源、生產燈珠的上游企業也在不斷適應市場、改進技術,這些企業對實用新型專利的快速審查需求強烈。”梁德健介紹。
憑借外觀設計專利快速預審積累的豐富經驗,2022年10月,中山快維中心成為全國首個實用新型快速預審業務試點,開通實用新型專利預審通道。
中山市光圣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項LED光源封裝技術,通過快速預審,不到40天便獲得專利授權。
“授權速度超乎我們預期,產品也開辟了更廣闊的市場。”公司總經理夏正浩信心滿滿,“這讓企業堅定了不斷創新的決心。”
截至目前,中山快維中心已助力2.1萬余件外觀設計專利、200余件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快速授權。
維權新機制
行政執法委托授權,快速立案調查,專利侵權糾紛結案周期縮短2/3
成立22年,松偉公司累計獲得1500多件外觀設計專利,覆蓋數千個單品。在謝偉看來,“這得益于快速維權機制,近年來抄襲等侵權現象少了。今年春季新品上市以來,還沒有發現被侵權。”
過去可不是這樣。產品被侵權的情況時有發生,維權成本也高。謝偉慨嘆:“等到維權成功,已過去一年半載,產品銷售損失無法挽回,設計師們的創造熱情很受打擊。”
如今,機制創新,推動解決維權慢、維權難問題。
毗鄰佛山市、江門市,古鎮鎮距中山市市區較遠,燈飾企業聚集在古鎮鎮及周邊,執法權又長期屬于市級執法隊伍。2012年,中山市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委托中山快維中心,行使中山市燈飾領域專利行政執法權,搭建快速維權新機制。
“我們建立由外觀設計預審員、執法人員和侵權判定專家組成的專業隊伍,快速取證、快速審理、快速結案。”梁德健說。
對此,中山市艾美斯特燈飾有限公司設計師李靜感觸頗深。
2022年,她以紫荊花為原型,開發出一款名為“吊燈配件(紫荊花)”的燈飾配件,并迅速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
“這款燈很受歡迎,但仿制也隨之而來。”李靜告訴記者,2024年7月,同事偶然發現,在當地一家商場,古鎮鎮一家燈飾生產企業銷售的一款吊燈,其配件外觀與“吊燈配件(紫荊花)”很相似。
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李靜和同事選擇向中山快維中心投訴舉報。在工作人員指導下,他們快速提交了涉案專利證書、涉嫌侵權線索等證據。
投訴是否準確?核實工作很關鍵。
中山快維中心執法組專業執法人員代衛琴和胡錦棠等預審員一道,檢索了相關數據庫,確認“吊燈配件(紫荊花)”外觀設計專利的真實性、穩定性。隨即,執法人員有了初步的侵權判斷:涉嫌侵權產品與涉案專利均屬于燈飾配件類,二者設計形狀、圖案等高度趨同;涉嫌侵權產品的元素和專利中的一模一樣,屬于“完全復現”。
越早結案,就能越早為企業挽回損失。
完成核實當天,代衛琴和兩名同事組成執法小組,前往被投訴企業的門店和倉庫現場勘驗,發現涉嫌侵權的50片吊燈配件,執法人員抽樣取證1片封存,并依法對企業負責人開展詢問。
被投訴企業很快下架了涉嫌侵權產品。2024年8月,中山快維中心組織雙方調解,達成一致:被投訴企業給予艾美斯特公司一定賠償,且不得再制造、銷售侵權產品。前后不到一個月,這一侵權案件的處理畫上句號。
“有快維中心幫著核查取證、保駕護航,我們的維權周期和成本都大大降低了。”李靜感嘆道。
中山快維中心成立以來,累計結案專利侵權糾紛案件3900余宗,調解成功2700余宗,專利侵權糾紛結案周期從3個月縮短至1個月內。
協作聚合力
行政與司法無縫銜接,跨區域聯合執法,快速維權“朋友圈”不斷擴大
在古鎮鎮星光聯盟商場一樓,中山市馬斯登照明電器有限公司門店內人來人往,生意紅火。
“公司每年平均申請三四十款外觀設計專利,難免遇到專利侵權等煩心事。但近些年,無論投訴還是起訴,訴累都減輕不少。”馬斯登公司設計人員張悅瑩說。
變化,源自中山快維中心不斷擴大的“朋友圈”。
2014年12月,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設立的全國首批3家知識產權專門法院之一,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掛牌,跨區域管轄廣東省內除深圳外的專利一審民事案件。次年,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在中山快維中心設立中山訴訟服務處,方便企業起訴,并實現了遠程立案、視頻庭審、訴調銜接等功能;2020年4月,又在中山快維中心設立巡回審判法庭,雙方合作更加緊密。
“經中山快維中心調解,我們公司與一些侵權企業和解,并就地開展司法確認,確保侵權方履行調解協議內容。”在馬斯登公司從事設計工作6年,張悅瑩深知設計工作的艱辛,對知識產權保護十分關注,“這種一追到底、落到實處的保護,讓我們很受鼓舞。”
“‘調解優先’是法院與中心達成的共識。”代衛琴告訴記者,調解成功的案件,根據當事人申請,可將調解協議移交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進行司法確認。如果當事人不履行,法院可根據調解書強制執行。
如果當事人不愿調解或調解不成功,中山快維中心在作出行政裁決處理后,將協助企業把案件資料快速移送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中山訴訟服務處。
“行政程序中固定的證據可直接用于司法訴訟,避免重復取證,縮短時間成本。”代衛琴說。
中山快維中心還與巡回審判法庭建立了信息共享、定期溝通等常態化協同保護機制。對一些疑難復雜的新類型案件,雙方共同討論,明確審理方向,推進案件處理。
2022年6月,中山快維中心接到投訴:一名專利權人聲稱,中山市一家燈飾賣場正在銷售的一款吊燈,涉嫌侵犯自己在2021年12月申請的一項外觀設計專利權。
按照“快速受理、調解優先”的快保護機制,執法人員第一時間開展現場勘驗。然而,被投訴侵權的企業負責人劉路卻提交了公司未侵權的證明材料。原來,早在2021年8月,劉路公司下屬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工作人員,就已通過微信傳送了涉嫌侵權產品的設計圖以及產品上市表。當年10月,公司銷售人員又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帶有涉嫌侵權產品圖片的宣傳海報。
劉路認為,這一產品并非侵權,而是屬于專利法中規定的“現有設計”,公司享有這一設計的先用權。
現有設計,是指專利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設計。如果一項外觀設計與現有設計相同或者近似,那么該外觀設計就可能因為缺乏新穎性而無法獲得專利權。即便獲得了專利權,也無法直接確認侵權事實。
“調解過程中,對劉路提出的先用權抗辯和現有設計抗辯,雙方當事人存在較大爭議,爭議焦點主要是微信朋友圈內容能否作為‘公眾所知’的證據認定。”代衛琴回憶,中山快維中心依托常態化協同保護機制,第一時間咨詢資深法官,精準把握微信朋友圈證據的司法認定新標準。
法官明確,若公司銷售人員以推廣產品為目的,在朋友圈發布信息,可高度推定其朋友圈未設查看權限,符合專利法中“為公眾所知”的公開要件。據此,2022年7月,中山快維中心給出結論:劉路所在公司主張現有設計的抗辯成立,產品不涉及侵權。
“一方擁有現有設計和先用權抗辯,另一方手握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專利證書。是否涉及侵權,確實難以判斷。”代衛琴說,中山快維中心及時將司法認定新標準融入調解工作,并與法官共同探討,給出證據認定結論,保障了企業的合法權益,也讓投訴方服氣,沒有提起上訴。
“行政與司法無縫銜接,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梁德健介紹,中山快維中心通過與司法銜接,推動案件開庭審理517件。
“朋友圈”擴大,還體現在服務地域的擴展。
2024年5月初,中山快維中心接到一名專利權人投訴,但涉嫌侵權的公司位于中山市橫欄鎮,超出了古鎮鎮的轄區范圍。怎么辦?
梁德健與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接,提出跨區域執法協作申請。幾天后,這一申請獲批,中山快維中心聯合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一同前往橫欄鎮涉事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及時制止了侵權行為。當月月底,在中山快維中心,當事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不僅是中山市內。古鎮鎮燈飾產業輻射周邊的佛山市、江門市,在廣東省知識產權局牽頭下,中山聯合佛山、江門,建立了跨區域專利行政執法協作機制。凡屬于協作區域管轄的相關案件,均可投訴至中山快維中心,并開展聯合執法檢查。近兩年,中山快維中心辦理跨區域案件22宗。
如今,知識產權保護的“古鎮模式”,已在中山市多點開花: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個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1個市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4個市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服務中心,以及23個鎮街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站。
(文中李靜、劉路均為化名)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5日 13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