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命運
文/食指
好的聲望是永遠找不開的鈔票,
壞的名聲是永遠掙不脫的枷鎖;
如果事實真是這樣的話,
我愿在單調的海洋上終生摸索漂泊。
哪兒找得到結實的舢板?
我只有是街頭四處流落,
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門前,
能得到一點菲薄的施舍。
我的一生是輾轉飄零的枯葉,
我的未來是抽不出鋒芒的青稞;
如果命運真是這樣的話,
我愿為野生的荊棘高歌。
哪怕荊棘刺破我的心,
火一樣的血漿火一樣地燃燒著,
掙扎著爬進喧鬧的江河,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賞析
這是著名詩人食指的詩,他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個詩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首反映命運的詩,仿佛是社會的一個縮影,詩人將個人命運放置在時代之中,充斥著迷茫和無望,可想而知,詩人內心的悲痛。詩人仿佛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現實真的很殘酷,向外看了無希望,向內看壓抑憤怒。詩人把不滿的情緒通過文字抒發,更羨慕野生的荊棘,更渴望精神的自由。這首詩就像時代的傷疤,詩人在揭開,也在為其療愈。
先看第一節,“好的聲望是永遠找不開的鈔票,壞的名聲是永遠掙不脫的枷鎖;”這兩句就是名言警句,用互文的方式在驗證一些事實,意義合乎情理,但是往往事與愿違。詩人用假設來否定了這一事實。如果事實如此,詩人愿意放逐自己于大海,這是用生命在贊揚、支持這樣的設想。所以,第一二句更像是在譏諷現實。
再看第二節,這句“哪兒找得到結實的舢板?”,很顯然,詩人沒有落腳之地,接著,詩人就寫到“只有是街頭四處流落”,把自己寫得如此可憐,仿佛偌大的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是容身之所。緊接著,詩人從朋友那兒希望得到一些安慰,似乎到此就結束了流浪。從舢板到四處流落,再到朋友的施舍,前后邏輯非常緊密,一環扣一環,寫盡自己的辛酸。
第三節,這兩句“我的一生是輾轉飄零的枯葉,我的未來是抽不出鋒芒的青稞”,意思是一生漂泊無依,未來也結不出希望的果實。這說明詩人一生的孤苦和迷茫,人生仿佛進入黑洞,看不到曙光。接著,詩人又在假設,如果人生就這樣了,干脆就放棄一樣,但是會為野荊棘高歌,這說明詩人對野荊棘生命的向往,甘愿成為它們,這樣就得到命運的解脫了。
最后一節,是前一節的延續,詩人無懼荊棘刺破自己的心,反而以此更高漲了情緒,有一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氣魄。先是寫為一樣的血漿火一樣燃燒,又寫掙扎著爬進喧鬧的江河,仿佛是通過犧牲自己,告訴人們“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這是一種精神抗爭的體現,肉體雖然被鉗制,但是精神應該是自由的,是能發出聲響的,只要精神不死,就算肉體消亡,靈魂永在。結尾仿佛是時代的最強音,激勵著人們堅守精神的高地,而不沉淪。
可以確定,這首詩應該是經典的,放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退色,因為觸到了時代最本質的問題,也是最底層的東西。在任何一個時代,精神的力量是無邊無際的,是能帶給人們指引的。曾經有無數人以犧牲為代價,喚醒人們。這足以證明,命運在確定環境下是有改變的可能的。那微小的改變猶如火種一樣,會蔓延。詩人在顛沛流離的狀態下,依然有如此清醒堅定的信仰,是令人敬佩的。
拋磚引玉,就詩論詩,以寫代學,至此,就結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薦的詩歌,歡迎留言告訴我,一同欣賞,共同進步。我是詩者格命草,歡迎關注,下期詩評見!
詩人簡介
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 ),山東魚臺人。朦朧詩代表人物,被當代詩壇譽為“朦朧詩鼻祖”。高中畢業。被稱為新詩潮詩歌第一人,1973年,因為抑郁,被確診為精神分裂。有評論家指出:他是舊時代的最后一個詩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往期詩評
格命草
格命草,自稱詩者,讀睡詩社創辦人,《讀睡詩選》主編,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主編出版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目前選評經典詩歌,名人名詩500余首,《格命草詩評(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詩評系列叢書正在持續創作中。付費評詩,付費寫詩評集,付費推廣詩歌,可加格命草微信: gemingcaoa 詳談)。
關注格命草,一起讀經典
格命草主編出版詩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