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揚子晚報
斜視,顧名思義是指兩只眼睛不能同時注視目標。小寶寶時期,家長可能就會發現孩子眼睛“跑偏”前來就診。而先天性內外斜與大年齡兒童以及成人的內外斜視并不一樣。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陳志鈞介紹,先天性內斜視通常是出生6個月之內就發生了斜視,而先天性外斜視多為一周歲之內發生的外斜視。
如何更好地幫助這些小寶寶盡早解決眼睛“偏斜”的問題?記者了解到,如今南京兒童醫院眼科開展A型肉毒素(BTXA)注射的方式,為斜視患兒帶來無需動刀的新希望。
在醫學上,斜視也可以理解為雙眼“聚散”的功能失去平衡。“正常人的眼睛應該居中,左右看也是平行地動。”陳志鈞主任解釋,人的雙眼注視可形成強大的立體功能,看遠處時可以同時聚焦,看近處時則微微向內轉動鎖住目標。而斜視,則是一只眼睛在注視,另一只眼睛跑偏,通常處于壓抑狀態而不看物體。
專家告訴記者,先天性內外斜主要的病因是大腦發育部分功能出現問題,不能控制眼睛的聚散。不僅是對外貌有影響,由于其雙眼無法形成“立體成像”,在選擇職業時也會大大受到限制,無法從事精細操作。
據了解,南京兒童醫院一年能接診到100-200例先天性內外斜的患兒。他們少則眼神“偏移”3-5°,嚴重的孩子甚至斜視達40°以上,相當于眼珠偏了一大半。如何更好地為他們重塑雙眼視功能一直是眼科醫生們探索的方向。
“過去我們主要是采取手術的方式。”專家表示,通常孩子一歲半以后才能進行手術重建雙眼功能。但有的孩子可能要做兩三次,效果也因人而異。“三年前開始我們順利引進A型肉毒注射對于先天性內外斜的治療方法,一般6個月到一歲左右的患兒在排除神經系統的問題后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干預。”
其實很多人對于肉毒都不陌生,因為它可以除皺、瘦臉、瘦腿,在醫美界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治療先天性斜視使用的也正是這種A型肉毒毒素。陳志鈞主任介紹,肉毒素通過抑制神經肌肉接頭處乙酰膽堿的釋放,麻痹內外直肌,使眼部肌肉力量重新達到平衡,大腦控制眼球聚散的功能得到重塑,從而矯正眼球的位置,讓雙眼視線能夠準確對準目標。“通俗地說,斜視是大腦控制雙眼平衡的功能有了障礙,我們就注射肉毒素讓眼睛先移位,通過眼位變化讓大腦接收到異常信號,并不全是直接的肌肉麻痹作用,重點是促使大腦重啟功能。”陳志鈞主任解釋道。
術前
術后
“手術需要明確測量斜視的圓周度及三棱鏡度數,再把肌肉延長、縮短或移位,雖然調整了肌肉位置或力量,但這是不可逆的損傷。”陳志鈞主任稱,而肉毒素注射相對簡單,作為一種定性治療,常用的起始劑量一般為2—5個單位。該技術通過微創的方式進行注射,保留肌肉結構、避免手術疤痕,不僅麻醉和手術時間短,恢復期也較短。三分之一接受該治療方式的孩子對肉毒素治療反應敏感,通常1-2針后便可基本痊愈。“即使是對肉毒不那么敏感的孩子也可以通過肉毒干預,讓大角度斜視變小角度斜視,部分改善癥狀減少后期手術量,也是減小創傷、提高成功率。”
陳志鈞主任介紹,目前由南京兒童醫院作為第二完成單位的《兒童斜視和雙眼視功能重建的創新治療體系建立及推廣應用》獲“2024年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科技創新獎”創新成果獎一等獎。他也自豪地向記者介紹,不少3年前接受肉毒注射干預的孩子定期隨訪效果較好,如今眼睛仍然處于正位。
記者了解到,除先天性內外斜外,肉毒注射的方式也幫助了不少急性共同性內斜視和間歇性外斜視的患兒。“我們也建議如果發現孩子斜視后盡早就醫,早點治療效果更好,特別是間歇性外斜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及干預,往往后期發展為恒定性斜視”,陳志鈞主任提醒。
通訊員 張艾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校對 胡妍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