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勢再次陷入緊張狀態,一連串軍事事件發生,中方緊急做出連續五天的軍事禁航通告。
導火索是谷歌地圖的改動,該公司將“南?!睒俗椤拔鞣坡少e海”,背后顯然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
這是美國對菲律賓立場的公開支持。雖然表面上看只是一個詞的替換,實則是對南海主權問題的挑釁。
美國用這種“低烈度但高信號”的方式,將其國家意志嵌入全球用戶的地理認知體系中,試圖塑造一種“主權既成事實”的國際語境。
緊接著,菲律賓軍艦強闖黃巖島附近海域。與此前派遣公務船只不同,這次出動的是護衛艦,性質發生了質變。這一步,不只是菲律賓自己決定的,更像是一次“對美國支持的回應”。一種政治上的“投桃報李”。
而就在局勢緊張之際,美菲年度“肩并肩”聯合軍演啟動,共計20國參與,其中包括19個協助菲律賓的參演或觀察員國家。
這不僅是一次軍事演習,更是一場外交秀場。美方在軍演中部署了反艦導彈,演訓地點靠近臺海和南海交界區域。美國試圖通過臺海與南海的“戰略聯動”,將菲律賓塑造成制衡中國的多功能節點。
但是很明顯,這次他們沒有站對隊伍。
菲律賓是一個區域性國家,其軍事體量與地緣影響有限,不具備挑戰中國南海主權的硬實力。對菲律賓來說,這樣的參與更像是被推上前臺的小角色。
在美國設計的戰略劇本中,菲律賓的定位只是“戰略試驗田”,可以替美國出面挑釁,卻不具備處理沖突結果的能力。
中方對此有著清醒判斷。面對美菲軍演帶來的多國共謀壓力,中方選擇“不對稱反應”——4月21日至25日,解放軍在南海部分海域實施連續五天軍事禁航。
這一動作從表面看是戰術上的常規演訓,但從通告方式來看,意圖非常明確。中國海事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發布禁航通告,賦予此次行動明確的國內法依據,強調國家對相關海域的行政管理權。
中方還通過通告程序性展示“對爭議海域行使有效控制”的事實,這是一種強化主權主張的法律手段。
禁航通告也是對外釋放戰略決心的信號,尤其是在禁航范圍逼近黃巖島、仁愛礁等敏感海域的背景下,等同于對菲律賓的最后通牒:一再碰紅線,將招致更強硬回應。
天時地利人和,解放軍近年來對南海的掌控能力持續增強,天時上,南海臨近中國本土;地利上,島礁布局逐步形成網狀控制圈;人和上,東盟多數國家傾向穩定,與中方保持經貿主軸關系。
相較之下,美國的軍事介入只是遠程“技術插手”,很難與中方本土化部署抗衡。
而菲律賓呢?靠“抱大腿”博存在感,卻始終繞不過“自身局限”這道坎。
美國打的是全球游戲,菲律賓卻是在打“政權維穩”牌。馬科斯政府在國內面臨民生壓力,亟需通過外交造勢穩住內部支持率,而南海問題成為了最容易炒作的牌。
但炒作的后果,是加速激化與中國的矛盾。
中方的軍事禁航,就是一個政策界限的劃定。如果菲律賓繼續挑戰這個邊界,未來很可能觸發海警第三號令下的更強制措施,甚至包括定點登檢與驅離。
美方對此的態度其實早已藏不住曖昧。軍事演習歸軍事演習,真要打起來,美國會不會介入,還真不好說。尤其是2024年年底美國選舉臨近,拜登政府根本不可能在遠東地區輕啟戰端。
這就形成了一個吊詭的局面:美國畫大餅,菲律賓熱情配合,中方則以實際行動劃定紅線。博弈升級的主動權,正在逐漸向中國傾斜。
再說得直白些,這場“多國共謀”更像是一場拉郎配的臨時聯盟,彼此的算計多過共識,真正愿意為菲律賓出頭的,沒有幾個。
而中國的態度,從未模糊。1.重申南海主權立場不可動搖;2.始終保留談判窗口。如果菲律賓愿意回到談判桌,中方還是歡迎的。但如果一意孤行,那南海的風浪,也不會小到哪兒去。
當前的南海,不只是地緣之爭,更是規則之戰。中方每一次的軍事通告、法律發布、外交聲明,都是對“主權在我”的一次強化。
菲律賓若再誤判形勢,把演習當底氣,把美援當靠山,最終只會是自討苦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