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懸疑賽道依舊火熱。
一季度,以《棋士》《黃雀》《沙塵暴》《烏云之上》為代表的懸疑新作陸續完結,但從熱度和口碑來看,這批新劇的話題討論度和播放熱度都遠遠不及前兩年的《漫長的季節》和《狂飆》。
作為高口碑、高流量的代名詞,如今懸疑劇的啞火,首要暴露的就是題材爆發后的同質化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如今刑偵題材懸疑劇的扎堆。加之觀眾審美的進化與短劇的強勢崛起,用戶的注意力越來越稀缺,故事本身卻并沒有講出新意,導致了懸疑劇的不溫不火。
換句話說,懸疑劇要想出精品,擺脫低水平內卷,必須向“短而精”的方向發展。但懸疑劇本身的相對創作門檻較高,如何找到兼顧敘事節奏、人物塑造和人性挖掘的好劇本,其實才是懸疑賽道推陳出新的根本。
近日,鹽言故事在知乎社區發起懸疑故事線上圓桌,知名懸疑作家紫金陳與多位鹽言故事作者、文學及影視領域答主、影視公司代表一起,圍繞懸疑短篇故事創作及影視化空間展開討論,給市場探索懸疑IP改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破局思路。
01
懸疑IP改編迭代
“長劇更短,短劇更精”是近幾年整個影視市場的大趨勢,放到懸疑市場來看,今年懸疑劇最顯著的變化是“瘦身”,更加追求“短而精”。
比如《沙塵暴》僅12集,《烏云之上》17集,《棋士》22集,最長的《黃雀》也只有24集篇幅。在長劇開機率下降的背景下,減集數、減時長不可避免,強情節、快節奏、高效率成為敘事主流。
從內容上看,近幾年的懸疑劇進一步強化了“社會派”基因,懸疑IP改編的類型也從宏大的敘事傾向于以小博大,從生活細細節切入,更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像《漫長的季節》,雖然以懸案切入,但最終的落腳點是特定時代里被悲劇吞沒的普通人;《棋士》從圍棋入手,站在普通人視角講述面對不公時的個人選擇和背后的社會議題;此外,《沙塵暴》、《黃雀》等劇也都是從小人物出發,將懸疑類型與社會問題深度融合。
懸疑IP改編類型的迭代和轉變,意味著對作品質量要求更高,這不僅需要題材的創新,更要對故事進行新的解構。而采用“強情節、弱冗余”敘述方式的懸疑短篇,顯然恰好滿足了懸疑劇內容升級的訴求。
自2018年開始,知乎便開始探索短篇的模式,短短五六年時間,鹽言故事已經快速地完成規模化和生態化,且題材多元、頗多精品,給懸疑市場帶來一大波充滿辨識度的“鹽言味兒”作品。目前,鹽言故事已積累點燈、核融爐、秋山等眾多優秀作者,打造出了《無暇赴死》《活在真空里》《花市街》《不可兒戲》等佳作。
其中,鹽言的懸疑故事以快速反轉著稱,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情節推進和情感轉換。
比如作者點燈的《活在真空里》,在短短兩萬字里就呈現了三次反轉,視角層層遞進,將看似鐵證的殺人案翻供三次,每次都有新反轉和新的人物關系。當“受害者”變成了“兇手”,故事的走向撲朔迷離,劇情節奏飛快的同時,又抽絲剝繭的還原案件真相,依托法律細節和社會現實邏輯,環環相扣。
作者核融爐的《不可兒戲》講述了兩兄弟之間跨越十幾年的糾葛,畸形的家庭,失格的父母,一個被翻出來的“懸案”,背后是人性邏輯與社會邏輯的撕扯與博弈。而真相往往殘酷,結局時迎來劇情大反轉,在懸疑色彩中也蘊藏著極端的浪漫。
她的另外一篇《無暇赴死》則通過多線敘事壓縮時空,在有限的篇幅里上演了一出“戲中戲”。每當讀者認為已經無限接近真相的時候,情節迅速反轉,懸疑氛圍濃厚,保持解謎的沉浸感。如核融爐所說,一部短篇懸疑小說要想硬控讀者三十分鐘,就需要用強懸念打頭,迅速讓讀者進入故事,再通過節奏控制牢牢掌握讀者的情緒和注意力,讓情緒層層疊加,直到結尾,在有限的篇幅內達到“一擊即中”的效果。
此外,秋山《花市街》的煙火氣和人味,點燈《黑樓往事》的羅生門敘事,核融爐《祝福》關切底層女性生活等,都在題材方面進行了不少創新,給讀者帶來新的體驗。
可以說,鹽言故事的故事不僅佳作頻出,在懸疑劇創作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且把短篇基因里的快節奏、強反轉、情緒爽點和留白藝術發揮到了極致,與懸疑賽道天然契合,給懸疑IP改編開拓出了更廣闊的發展路徑。
02
鹽言故事,已經next level
在短劇熱潮的當下,短篇的影視化開發前景成為行業的討論重點。
作為其中的佼佼者,鹽言故事的懸疑作品在影視化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績,比如《黑樓五部曲》系列、《無暇赴死》《擇日而亡》《花市街》等作品影視開發權已經售出,且有望獲得頭部影視平臺開發資源。
那么,為什么鹽言故事尤其是懸疑作品,為何在當下迎來影視化的集中爆發?
首先,鹽言懸疑故事體量小、強代入、反套路,契合了當下影視行業降本增效的開發模式。作為知乎社區生長起來的內容形態,鹽言在內容上更具有時效性、創新性,可以快速對現實內容改編,并在最快時間找到受眾的喜好,有能力在短篇這樣的「螺螄殼里做道場」。
《活在真空里》的影視開發方“非凡響影視”就看中了作者點燈新的敘事模式,“我們對于一個好故事的衡量標準,是一個獨特的人干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活在真空里》正好完美符合了這一標準。現在觀眾們習慣了接受更高效、更密集、更新型的信息,所以要求我們劇情的敘事方式要比之前更加靈活和新穎。”
多部作品被影視化的懸疑小說家紫金陳則認為,懸疑作品要想更容易被影視改編,盡量寫出一定的新意,“這個新意可能是新的作案動機、新的人物關系、新的社會話題”。在他看來,秋山在《花市街》里對鄰里關系的真實書寫,將小說的矛盾、沖突和懸疑感隱藏在案件之外的細節之中,會成為影視改編的一大亮點。
而“鹽言味”特有的第一人稱行文,不僅讓讀者更有代入感,也讓故事更有畫面感,給了影視化改編很多創作空間。另一家潛在影視開發方,也對作者核融爐的《無暇赴死》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小說故事畫面感極強,非常適合影視化,情節的三次大翻轉都扣合著三次人物命運的轉變。
說實話,懸疑作品發展至今,不僅在故事上要有更密集的反轉與情緒爽點,在立意上也要貼合當下的社會情緒,回應時代的關切。這也是鹽言故事的一大特點,強化懸疑題材的思想性和社會性。
比如《不可兒戲》揭露了當下備受關注的原生家庭問題,《活在真空里》揭示系統性的生存困境;《扳命人》《無暇赴死》的女性困境等,這些作品敏銳捕捉到了 當下社會存在的諸多議題,也是給懸疑影視劇減少懸浮感的關鍵因素,更體現了知乎鹽言對人性幽微之處進行細膩洞察的獨特優勢。
據核融爐介紹,她在《無暇赴死》里想傳達的主題就是一個弱者的籌謀與反抗,表達了時代巨輪下個體的渺小與堅韌。她認為,懸疑作品的內核要揭露現實問題,“作品應該要引發讀者對現實議題的思考,這樣的作品竟是進行影視化改編以后,也可以進一步放大社會效益,實現文以載道的目標。”
對此,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特聘副教授江秀廷也認為,網絡短篇懸疑敘事所呈現的批判理性,是其最大的價值之所在,也是中國當代文壇所缺少的。她從點燈、核融爐的作品里,體會到了文學作品的社會批判價值,以知乎、豆瓣等平臺為代表的短篇,正在推動中國網絡文學走向第二階段。
可以預見,未來懸疑賽道若想持續突圍,故事性和社會性缺一不可。這需創作者在敘事效率與類型融合、人性挖掘與社會洞察之間,找到更精準的平衡,回歸內容根本,講好故事,才能拍出好劇。
結語
從野蠻生長的“懸疑熱”到精耕細作的“懸疑精”,懸疑劇市場的挑戰和機遇并存。
在多種內容沖擊市場的當下,觀眾對簡單的推理反轉和老套的情節敘事早已脫敏。懸疑作品想要留住觀眾,必須要做出新內容,讓題材挖掘、敘事形式、人物塑造等方面越來越多元,更有人情味和社會意義。
這與鹽言故事在懸疑題材的布局上不謀而合。短篇天生適合講現實境遇,而懸疑題材與鹽言故事有著天然的契合基因,知乎平臺自成體系的文學生態系統和結構性優勢,在內容上可以產生良性循環,由此衍生的鹽言IP也將給懸疑影視劇帶來新的活力。
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鹽言故事和懸疑市場雙向賦能,為觀眾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