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祁發(fā)寶,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那個在加勒萬河谷跟敵人硬剛的邊防團長。2023年,他在西部戰(zhàn)區(qū)的頒獎臺上,胸前掛著六排勛章,走路帶風,掌聲響得像潮水。這哥們兒從一個甘肅農(nóng)村娃,一步步干到副司令,用27年的時間守著祖國的邊疆,血汗沒少流,榮譽也沒少拿。他的故事,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傳奇,而是實打實的接地氣,讓人聽著就覺得親切,又忍不住肅然起敬。
從農(nóng)村娃到邊防戰(zhàn)士
祁發(fā)寶,1979年3月生在甘肅武威的天祝藏族自治縣,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家里條件一般,父親當過村支書和民兵連長,哥哥也參了軍,家里那股子軍人味兒從小就熏著他。小時候,他老拿著玩具槍比劃,站軍姿站得有模有樣,心里早就種下了穿軍裝的種子。1997年夏天,高中畢業(yè)的他考上了大學,手里捏著錄取通知書,但最后還是決定跟哥哥一樣去當兵。那會兒,他18歲,年輕氣盛,覺得當兵才是真男人的路。
參軍后,他被分到了西藏阿里軍分區(qū)。這地方,海拔4500米往上,氧氣稀得喘口氣都費勁,冬天冷得能把人凍僵,夏天也好不到哪兒去。哨所周圍全是戈壁和雪山,最近的鄉(xiāng)鎮(zhèn)隔著200多公里,補給全靠車隊隔段時間送一趟。那時候的祁發(fā)寶,就是個普通新兵,每天跟著老兵巡邏,背著裝備翻山越嶺,鞋底磨穿了好幾雙,身上也摔得青一塊紫一塊。可他沒喊過苦,咬著牙就扛下來了。
阿里邊防的日子不好過。巡邏路上全是懸崖峭壁,掉下去就是個死。有次他掉進象泉河,冰水沖得他差點沒命,靠戰(zhàn)友拉繩子才撿回一條命。還有次遇上雪崩,整個人被埋了,扒了好幾個小時才被挖出來,手凍得沒知覺。2005年,他在馬背上巡邏,路窄得只有半米,馬失足摔下懸崖,他被甩出去,背上劃了一堆血口子,幸好樹叢卡住了他,不然就沒了。這么多年,他沒少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每一次,他都站起來了。
一步步爬上軍官的路
祁發(fā)寶不是那種天生就厲害的人,他是靠自己一點點拼出來的。2000年,他考上了烏魯木齊陸軍學院,學的是步兵指揮專業(yè)。那四年,他學戰(zhàn)術、學指揮,白天練得滿頭汗,晚上還挑燈看書,硬是把自己的底子打扎實了。畢業(yè)后,他回到阿里,繼續(xù)守邊疆,從普通士兵干到排長、連長,再到營長,一步一個腳印。
2007年,他入了黨,立下誓言要為國家干一輩子。那時候,他已經(jīng)不是新兵蛋子了,帶兵也有了自己的風格。他有個習慣,不管多危險的任務,他都沖在最前面。巡邏時,他在頭里開路;宿營時,他睡在風口,把暖和的地方讓給戰(zhàn)士。2014年,有次任務連著干了100多天,暴雪天他每天燒熱水,6000多個暖瓶是他親手灌的,就為了讓戰(zhàn)士們能喝口熱的、洗把臉。他這人就這樣,話不多,但干實事,誰都服他。
高原的日子苦,身體也扛不住。2015年,他查出心肺肥大,身上全是凍傷和摔傷留下的疤。可他沒想過離開,每次有機會調到條件好點的地方,他都拒絕,說“守邊是我的命”。家里呢,他顧不上。父親去世那會兒,他在邊防走不開,沒能回去送最后一程,心里愧疚得不行。但他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家最大的孝,這話聽著簡單,背后卻是真沉甸甸的分量。
加勒萬河谷的那場硬仗
說到祁發(fā)寶,最繞不開的就是2020年6月15日的加勒萬河谷沖突。那天晚上,中印邊境的氣氛本來就緊張。印度那邊不守規(guī)矩,越過實控線在中國地盤上搭帳篷,想占便宜。祁發(fā)寶當時是邊防團團長,接到報告后,二話不說帶著幾個人就去了。他得親自去交涉,把事情擺平。
那天早上,他帶著幾名戰(zhàn)士,蹚著齊腰深的冰河過去,水冷得刺骨,腳下全是滑石頭。他們到了印度那邊營地,發(fā)現(xiàn)對方人多得離譜,上百號人拿著棍棒和石頭,明顯來者不善。祁發(fā)寶站出來,擋在最前面,要求對方撤回去。可印度那邊壓根不聽,突然就動手了。一塊石頭砸中他左額頭,血嘩嘩往下流,他沒退,咬牙站著。接著,對方揮著棍棒和鋼管沖上來,他被打了好幾下,最后一棒子砸頭上,人直接倒下了。
那場仗打得慘烈。戰(zhàn)友肖思遠想救他,被圍攻倒下;陳紅軍帶人沖上去救,也沒回來;陳祥榕和王焯冉也在戰(zhàn)斗里犧牲了。祁發(fā)寶昏迷過去,頭上傷口十幾厘米,骨頭都裂了。援兵趕到后,把敵人趕跑,他才被送去醫(yī)院,昏了9天才醒。醒來第一件事,他問戰(zhàn)友怎么樣,聽說四個兄弟沒了,他哭得止不住。
這場沖突,中國邊防兵硬是用命守住了國土。祁發(fā)寶活下來了,但那傷疤和心里的痛,一輩子都帶在身上。傷好后,他沒歇著,直接申請回邊防,說要替戰(zhàn)友守下去。
榮譽加身,初心不變
2021年2月,中央軍委給了祁發(fā)寶“衛(wèi)國戍邊英雄團長”的稱號,全國人民都知道了他。他沒飄,說這榮譽是戰(zhàn)友們用命換來的,自己只是干了該干的事。2022年7月,他升成了副師級干部,去了烏魯木齊警備區(qū)當副司令,軍銜是大校。同年9月,他還當選了二十大代表,代表基層官兵去開會,替大家發(fā)聲。
2023年9月,西部戰(zhàn)區(qū)的頒獎禮上,他胸前掛著六排勛章上了臺。那六排勛章,不是隨便給的,一排排記錄著他27年的功績。有守邊的功勛,有作戰(zhàn)的榮譽,還有他帶兵帶出來的成績。網(wǎng)上有人算過,他至少拿過一等功兩次,二等功、三等功好幾次,加起來能掛滿六排。這么多勛章,擱誰身上都沉,可他說,沉的是責任,不是榮譽。
他沒止步于當兵。2024年3月,他拿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優(yōu)秀履職獎”,因為他在政協(xié)里老想著邊防的事,提了不少實打實的建議。他的發(fā)言不花哨,講的全是邊疆戰(zhàn)士的苦和國家的需要,特接地氣。
那六排勛章,到底意味著啥?簡單說,就是27年的血汗攢出來的。從1997年入伍,到2023年升副司令,祁發(fā)寶沒一天是輕松的。阿里邊防那地方,條件差到?jīng)]法說,海拔高、氧氣少,一年到頭風雪不斷。他巡邏摔過多少跤,凍過多少回,誰也數(shù)不清。加勒萬河谷那次,他差點沒命,頭上縫了幾十針,硬是挺過來了。
勛章里還有他對部隊的付出。他帶兵帶得好,戰(zhàn)士們都服他。他不是光靠喊口號的那種,而是真干在前頭。一次夜里巡邏,他凍得趴雪地上了,戰(zhàn)友把他搖醒,他第一句話是“任務完了沒”。這種人,勛章給多少都不夸張。
27年,他沒怎么陪過家人。妻子孩子在內地,他一年也就回去幾天。父親走了,他沒趕上,心里一直是個疙瘩。可他從沒抱怨過,說當兵就是這樣,守住了國,家才安。他這想法,樸實得讓人心疼。
祁發(fā)寶的事跡,現(xiàn)在不光是軍營里傳,連學校里都開始講了。新版語文教材里加了他的故事,小孩兒們讀著他的經(jīng)歷,學著啥叫愛國。他的名字,成了活著的傳奇,不光激勵當兵的,也讓普通人覺得,國家安全后面有這樣的人撐著,真踏實。
他在政協(xié)里也忙著,提建議、講問題,都是為了邊防戰(zhàn)士能過得好點,國家能更強。他不愛出風頭,采訪時老說自己就是個普通兵,榮譽是大家的。這低調勁兒,反而讓人更敬他。
祁發(fā)寶這27年,真不是白干的。從農(nóng)村娃到副司令,從一身傷疤到六排勛章,他用命守著邊疆,也守住了咱們心里的那份安心。他的故事聽著簡單,可每一步都重得像山。這樣的英雄,不光值得敬,更值得咱們記住。你說他厲不厲害?反正我是服了。你呢,有啥想法,底下聊聊唄,順便說說你知道的其他英雄,也讓大家伙兒長長見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