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記者會上,釋放了對我國關稅貿易政策的重大信號,宣布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周內”公布新的關稅政策,同時想邀請我國與美國進行洽談,之后或許會給與我國一份比他國更優待的關稅。
這一表態迅速引發全球關注,中美貿易戰持續了這么久,美國還是首次讓步,然而這背后的動機與可行性仍存爭議,我國對此關稅戰,始終保持一個態度,那就是“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長征”關稅戰
從2018年開始美國政府便根據“301調查”對我國商品頻繁加征關稅,中美關稅貿易戰已持續七年之久,特朗普政府更是以“我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為由,對我國商品加征關稅累計高達145%,并限制我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導致兩國經貿關系持續緊張,一度達到“硬脫鉤”的境地。
這種水火不容的情況一直維持到了現在,特朗普卻一改往日強硬的姿態,他公開表示“中美可以相處融洽”,并稱愿在華盛頓與我國談判。
甚至提出“特殊協議”概念,暗示我國可以獲得不同于其他國家的關稅優惠,特朗普此次降稅計劃覆蓋近一半的我國輸美商品,該政策落地成功的話,我國對美稅率將從當前高位回落至特朗普首次任期前的水平。
我國與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已經打了很多次交道,哪里能不明白特朗普這次并不是向我國示好,而是因背后的壓力促使其向我國低頭。
關稅帶給美國的影響
關稅戰以來美國的經濟數據頻亮紅燈,制造業活動連續萎縮,4月份里士滿聯儲制造業指數跌至-30,費城非制造業指數暴跌至-42.7,“硬著陸”的風險持續加劇。
同時高關稅也拉高了通貨膨脹的預期,摩根士丹利等機構預測,若維持現行政策,美國GDP增速或下降0.5%,核心通貨膨脹率上升0.6%。
從事零售業的巨頭沃爾瑪、家得寶等多家公司也在對市場發出警告,高關稅導致供應鏈紊亂和商品短缺,長此以往必然會引發“貨架空空”的危機。
企業信心跌至金融危機時的水平,標普500指數中27%的公司下調2025年業績預期,為了避免經濟進一步惡化特朗普只能調整關稅的策略。
這不特朗普表態后,事態果然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納斯達克指數應聲上漲2.5%,美元指數回升至100,可以看出市場對緩和信號的積極反應。
眾所周知特朗普的政治信譽因“朝令夕改”從而飽受質疑,例如此前對俄烏沖突、格陵蘭島問題的立場反復,這一向我國示好的情況還不知道可以維持多久,未來的事難以琢磨,但可以確定的是特朗普正在試圖以讓步短期利益來換取我國的“原諒”。
我國表態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美國落實對我國進行降低關稅政策,現在我美對我國有145%關稅,哪怕是降低100%關稅,相較于關稅貿易戰前的平均稅率仍高出兩倍多,而我國制造業平均利潤率不足10%,關稅壓力仍未得到緩解。
除此之外特朗普政策的反復性,也一直使得我國保持萬分警惕,特朗普“碰瓷”式的談判策略,是靠制造輿論優勢,來迫使我國同意特朗普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但我國不會因短期壓力的影響,而偏離長期的戰略規劃。
特朗普的讓步也從側方折射出美國孤立我國這一戰略的失敗,之前美國試圖以強硬手段“震懾”我國的盟友,從而迫使各國加入美國圍堵我國的陣營中,但事實并未如特朗普所想的發展。
歐盟、東盟等國并未選擇為虎作倀,反而借助中美關稅之間的交鋒,從中周旋謀取利益,再加上我國通過“一帶一路”深化與新興市場的合作,降低其余各國對美國的依賴,美國能夠單邊施壓的空間也隨之日益收縮。
美國內部也因此加速分裂,民主黨批評特朗普的“軟弱”,共和黨中的強硬派則擔憂妥協會損害“美國優先”這一原則,若關稅政策再生變數,可能引發新一輪市場動蕩。
盡管特朗普這次釋放出對我國的緩和信號,但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化解的,我國與美國之間的技術遏制仍是矛盾的核心。
無論怎么說,特朗普愿意首先低頭,叫停這場關稅戰都是一個好的現象,為此甚至愿意降低關稅,這也恰恰能證明特朗普在這場關稅戰中堅持不下去,試圖從降低關稅來與我國通話。
我國在特朗普瘋狂“加壓”關稅時就有明確表態,定會與美國“奉陪到底”,事實證明我國確實辦到了,現在美國已經乖乖按照我們的“規矩”來談,這何嘗不是從另一方面證明了我國已然成為地球的“球長”了...
總結
若將關稅貿易戰比作“長征”,特朗普的讓步或許是“翻過最高山”的標志,在這場大國博弈中,單邊主義終將讓位于多邊主義,而我國的戰略耐心與制度韌性,或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