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聲勢浩大的罷藍委行動,目前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倒數時刻。而根據目前的聯署狀況統計,目前有超過20位的藍委,恐將面臨最后的票決。為了在最后階段極大化勝果,屬賴嫡系的「信賴之友會」也加入其中,而他們的拉攏目標不再是街頭的民眾,而是手握更多人數的企業和社團。為了應對大罷,藍營也沒有閑著。由蔣萬安拋出的倒閣說,瞬間引爆島內,招致大范圍討論。而目前大多數藍委遷怒于倒閣說讓反制罷失焦,要朱妥善處理后續效應。而老謀深算的朱,也趁著與黃國昌會面的機會,讓黃先亮出不支持倒閣的態度,其后順勢被動拋出倒閣不如倒賴的論述,形同讓倒閣說徹底沒了市場。而為了挽救目前岌岌可危的形勢,藍營在朱的號召下,決定在本周六上凱道。而這一次活動的成敗,不僅攸關一眾藍委的前途,也將是朱本人的一次存亡之戰,意義相當重大。
全臺大罷行動進入第二階段連署倒數階段,罷藍團24日直接掀牌,指包含臺北市5區藍委罷案連署突破門檻,繼續往安全份數前進。新北市在力拼中永和、新店區的連署門檻最后沖刺。而除了罷團側翼和綠營公職投入外,素有「賴鐵防軍」之稱的「信賴之友會」在最后關頭,決定投入所有力量,調動所有關系,希望在聯署最后時刻,成為臨門一腳的力量。目前包括重點罷區的花蓮縣、桃園跟新北都有「信賴之友會」成員的影子。據悉,因為時間緊迫,所以「信賴之友會」挑選幾個「告急」地區,像是花蓮縣、臺東縣、新北市等深藍區等去巡過一遍,包括接觸一些平常挺藍的中小企業主、社會公信力團體、或是相關有影響力的群團機構等等,一些罷團在街頭比較難以接觸社團,現在「信賴之友會」透過親自拜訪、聊天等方式「順便」搜集連署書,補足最后一塊連署拼圖。
綠營新北市總部表示,新北市的三位藍委葉元之、洪孟楷、廖先翔都已經達到門檻,目前都在沖刺130%的安全份數。這幾個禮拜綠營都在全力沖刺中和跟永和地區,中和張智倫家族實力讓連署過程遇到不少難關、永和林德福則是長期做選服、基層實力很穩固,加上他本人仇恨值低、也不常被討論,難度都不小,但若能沖過中永和這兩個深藍指標,相信對第三階段票決會有很大鼓舞。另外臺北市五區藍委也已經宣告達標,罷徐巧芯團目前已收到3萬6000份連署書,突破二階門檻且達到150%的目標。免藍委李彥秀團「港湖除鋮」代表指出,目前已收到4.2萬份連署書,達到130%。而罷羅智強團也早就宣布過最低門檻,而另外一位藍委王鴻薇罷案聯署份數也來到4萬2500份,已經超過150%,持續朝目標門檻4萬5000份邁進。在藍營優勢區,目前已有過半的罷藍委聯署已經達標。
桃園6位藍委,罷團也在24日會上公布魯明哲剛剛達到最低門檻30122張門檻,成為繼牛煦庭、涂權吉后的第三位達標藍委。新竹方面據透露,新竹市藍委鄭正鈐以及高虹安,兩人幾乎篤定通過最低門檻,目前已經在沖刺130%,新竹雙罷總部已開始進行造冊作業,造冊期間仍繼續收件。花蓮縣之前爆出4000份格式不符需要重簽,今傳出最新消息,接受到地方上的助攻,已經完成到1萬8000份,希望低空飛過法定基本門檻的1萬9000多份,但因為花蓮不穩固,他們目標仍收到預設2萬5000份連署書。 加上臺東罷黃建賓也突破門檻往安全份數邁進。據統計,初步喊過二階段的罷案的藍委,已經達到近20名,除了被戲稱盧媽3子的黃建豪、羅廷瑋與廖偉翔之外,罷團內部透露,連議事機構副龍頭江啟臣都已經在拼最后一里路,聯署已經快達門檻,因為罷團力拼臺中三階段罷藍3+1,聲勢相當驚人。
罷戰進入第二階段連署期,35位藍委和15名綠委面臨被罷危機,孰料,藍營青年軍和地方總部主委日前接連遭搜索和約談,數人遭押禁見,引發藍營支持者不滿,上周四齊聚北檢表達不滿。當晚,朱蔣在一眾藍委的簇擁下,現身活動現場,蔣更在北檢前高喊倒閣和倒賴,掀起現場藍軍高聲歡呼,也掀起藍營內部震蕩。據悉,倒閣說雖成功激起藍軍士氣,卻也讓眾多藍委擔憂反罷議題失焦,未來要催動支持者投下「不同意罷票」難度提升,不利于反罷免作,紛紛要求朱為倒閣論述踩剎車。據了解,早在去年11月,臺北市5位藍委徐巧芯、王鴻薇、李彥秀、賴士葆和羅智強首次前往北市府拜會蔣萬安時,會中眾人就觸及倒閣議題,表示綠總召柯建銘不斷諷刺藍營「不敢提倒閣」,但依照目前席次,藍委并沒有完全過半,白委也可能不會支持倒閣,柯的論述凸顯綠營內部意見矛盾。
之后,親綠團2月發動全臺罷藍委連署行動,共35件藍委罷免案通過第一階段連署門檻,藍軍發起的罷綠委卻仍處在補件階段,一度形成「35:0」窘境,讓藍營支持者怒火中燒,批評朱的反制方案慢半拍、主軸不清。據悉,在藍營北市總部主委黃呂錦茹被帶走當天,一位北市府上層向蔣萬安獻策,分析朱目前主戰略不清,罷戰被動應對,是時候敲打一下朱,讓其仔細思考罷案戰術,蔣也可以藉此機會破除過去佛系的溫良恭儉讓形象,為2026年續任鋪路。在蔣拋出倒閣說,順利喚起藍軍厭綠情緒時,不少藍委卻紛紛向朱訴苦,擔心好不容易催起的反罷氣勢被倒閣話題熱度壓過。據了解,藍委上周末回區掃街跑市場時,許多藍營支持者前來詢問「倒閣重選還需要反罷嗎?」「什么時候重選?」彷佛反罷戰已經翻頁一般,讓藍委們近期大肆催動支持者投不同意罷票的努力付諸東流。
藍委們要求朱盡速定調是否支持倒閣,若目前未有倒閣計劃,應公開向支持者說明清楚,將罷戰導回「反惡罷」主軸。朱收到藍委怨言后,決定利用本周二在野高峰會中定調倒閣不如倒賴論述,朱讓黃國昌先接受媒體提問,黃表態白營不支持倒閣的態度,順勢讓朱被動拋出倒閣不如倒賴論述,共同定調在野堅持反罷核心戰略,為倒閣熱潮踩剎車。「兩個小時的在野峰會流程討論會議,談話內容、問答順序、議題設定都討論的巨細靡遺,就是為了定調在野態度,讓倒閣論暫時停下。」一位身處藍營決策圈的幕僚透露,絕大多數藍委并不支持倒閣,認為反罷戰好不容易炒熱,藍營不能再自亂陣腳,讓倒閣滅掉反罷火苗。 他強調,在野峰會藍白各取所需,白營喊話救柯,藍營呼吁停止倒閣,不僅可對外界展現在野同心態度,也可以讓非綠支持者團結一心,共同協力制衡綠營。
藍營將于4月26日下午3時在凱道舉辦活動,邀請在野支持者上街向賴發出怒吼。活動規劃上,由藍委謝龍介、北市三位市民代鐘沛君、李明賢、柳采葳擔綱主持人,目前地方各系統共超過五萬人報名,雙北、臺中都有。柳采葳表示,遺憾青鳥在活動未開始前,就計劃如何搗亂,發訊息說要招工讀生,時薪300元,當天要制造爭議、模糊焦點,希望現場民眾不必理,而是采拍照上傳到社群,讓大家知道,并交由現場工作人員驅離。有關流程規劃上,此次活動將于26日下午2時半進行暖場, 下午3時開場,接著是貴賓助講,包括臺大前校長管中閔會出席、藍委大團結、白委大團結、藍營大團結,朱會在此階段現身,而整個活動約莫下午5時半結束,整個活動全程為2.5小時。藍營也對外表示,包括馬,韓國瑜在內的一眾藍營大咖都會共襄盛舉。另外,活動現場也會有罷綠委的連署站。
外界普遍認為,這場426活動的成敗,事關朱個人的前途。藍營人士近期證實,南有「公道伯」王金平,北有前大管家李乾龍,已經低調出手運作各方勢力,要共同支持盧秀燕出馬選藍營龍頭。盧秀燕如果最后能夠點頭,他們也支持未來在2028年選戰時,有盧代表藍營出面角逐大位。雖然盧秀燕仍在評估尚未公開表態,內部抬橋氣勢強勁。另外一位受矚目的就是蔣萬安,走出過去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感受基層心聲,一夕間激發無比戰力。藍營人士強調,蔣是為了承擔責任而硬起來,近期包括大嗆綠委,以及拋出「倒閣案」,回擊綠營,嗆辣程度破表。對于蔣的變化,基層十分肯定,也獲得社會各界熱烈的討論。蔣萬安已被形容是馬2.0,頗有當年「中興少主」身影,既不會爭龍頭,目前重要放在為藍營在2026年守好臺北市,不會與盧秀燕與朱競爭,而會是合作拉攏的對象。
據了解,朱對于倒閣案主戰派聲音,以及多方支持盧秀燕選龍頭的動態都有所掌握,目前立場就是先辦好426上凱道活動,以及反制罷強力固盤等工作。之前就有藍委憂心忡忡地表示,這次藍營主辦的凱道活動,是在綠營如此肆意妄為的情形下舉行的。如果在人數和氣勢上依舊無法趕超綠營,表明民眾已經徹底對藍營無感,藍營可以關門大吉。雖然事前藍營各大咖包含蔣萬安、張善政、盧秀燕都已經松開會親自出席此次活動,而且根據藍營地方上的回報,此次報名活動的人數超過五萬人,一切似乎向好,但是依舊有很多人擔心。而一旦這次活動表現冷清,無疑會對目前的罷藍案雪上加霜,起到副作用。而首當其沖的,就是朱本人,藍營上下勢必會對其大加責難,朱難辭其咎。這也會嚴重影響其后進行的藍營龍頭之戰,凱道活動一旦失敗,始作俑者朱的地位難保,很可能失去龍頭之位。
綠營名嘴黃創夏就用「人老、朱黃、426」形容此次活動。黃創夏發文指出,一向最不擅長號召支持者出來的藍營,宣稱要在4月26日浩浩蕩蕩地搞一場超過10萬人的場面,此話若當真,真是折騰藍營那些一向只是用游覽車載來的資深支持者們。想像一下這樣的畫面,一輛輛游覽車從全臺載來上年紀的老人家,聽著臺上人望已經跌落谷底的朱和黃國昌之碎碎念,偶爾還有些小草可能會鼓譟,這種「人老、朱黃、426」的畫面,振奮不了人心,只是讓人看到藍營已經束手無策的悲歌。黃創夏直言,藍營太扯了,認不清形勢,只會怨恨別人和遷怒他人, 而從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失敗和自我升華自己境界的心靈挫折感。這樣的恨天恨地就是不反省自己的心靈,也讓藍營錯估了大罷的情勢,甚至錯過了面對大罷興起的浪潮更深沉的意義,讓自己站上制衡綠營的絕佳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