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呈現焦灼態勢的情況下,俄羅斯正在悄然推進海軍復興計劃,撥付專門款項用于支持海軍艦艇建造。位于交戰前線的克里米亞扎利夫造船廠,俄羅斯23900型兩棲攻擊艦首艦伊萬·羅戈夫號正在建造當中。根據西方衛星拍攝的照片來看,伊萬·羅戈夫號艦體已經基本完工,給升降機預留的孔位格外顯眼。通過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伊萬·羅戈夫號滿載排水量3萬余噸,相比設計之初的噸位增加23%。伊萬·羅戈夫號具體性能如何?為何會選擇在炮火連天的克里米亞建造?
(衛星圖)
伊萬·羅戈夫號可攜帶16架卡52K武裝直升機、卡29運輸直升機、卡31預警直升機,75輛裝甲車,近千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碩大的船塢艙還能容納4艘氣墊登陸艇。近程防御系火力也堪稱滿級,包括鎧甲ME彈炮合一近防系統、100毫米艦炮等,兼具對陸火力支援和自我防護能力。根據世界地圖分析,扎利夫造船廠位于克里米亞半島,俄烏沖突的最前沿。時間回溯到2023年11月,烏克蘭海軍發射反艦導彈,直接命中了扎利夫造船廠內部的一搜22800型護衛艦,造成艦體嚴重損毀,伊萬·羅戈夫號僥幸未被擊中。
(23900型概念圖)
雖然扎利夫造船廠局勢險惡,俄羅斯也只能咬著牙堅守在此,原因在于扎利夫是俄羅斯唯一具備大型艦艇建造能力的造船廠。俄羅斯計劃將扎利夫造船廠遷移到安全地帶,但該方案最終未能成行。參考國際上造船廠遷移耗時來看,小型造船廠遷移需要6-12個月才能完全復工投產,大型造船廠則需要12-36個月才能完成全部的遷移工作,考慮到扎利夫造船廠眾多的機械設備,直接遷移勢必會大幅度延長艦艇建造周期,這對于急需補充大型艦艇的俄羅斯海軍來說,無疑是不能承受的,所以只能選擇織密防空網硬抗烏克蘭炮火和導彈襲擊。
(23900型)
俄羅斯曾試圖想購買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在西方的阻撓下最終失敗。隨后俄羅斯開始自行研制23900型兩棲攻擊艦,原計劃首艦伊萬·羅戈夫號2025年試航,受到資金限制和造船廠因素影響,試航時間已經推遲到2027年。伊萬·羅戈夫號未搭載彈射器,俄羅斯也沒有短距\垂直起降戰機,因此伊萬·羅戈夫號不具備起降固定翼戰機的能力,相比世界范圍內正在建造的新一代兩棲攻擊艦來說,性能方面占不到任何便宜。如果烏克蘭重點打擊扎利夫造船廠,俄羅斯防空系統也未必能做到萬無一失,伊萬·羅戈夫號前景堪憂。
(23900型兩棲攻擊艦模型)
歡迎關注【兵器解析】,為您奉獻更多原創精品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