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住天意洲家園的居民向我們反映,他們的居民樓與一家卡丁車場一河之隔,賽車發出的巨大噪音,嚴重影響了樓內居民的正常生活。事實上,去年十月,本臺就關注過這家卡丁車場的噪音問題,不過半年過去了,問題卻并未得到解決,居民們只得再次投訴。來看記者調查。
這是4月9日周三晚上9點,天意洲家園1號樓居民拍攝的一段視頻。與居民樓一河之隔的卡丁車場里,5輛卡丁車正在飛馳,轟鳴聲陣陣,不時還會傳來刺耳的剎車聲。“從早上10點經營到晚上10點,這個噪音分貝非常大,沒有辦法正常開窗透氣,晚上一定要10點以后才能入睡。”“就是這么吵著,簡直受不了。”
樓內還有高考生,家長不得不自己換了隔音窗,但周末要圖安靜的話,還是得帶著孩子去外面自習。“自習室少算一點也要花費大幾千了,加上換窗費用三四萬肯定是有的。”
去年5月起,居民們就為噪音問題多次向周家渡街道城管投訴,之后卡丁車場也加裝了消音屏障,但收效甚微。去年10月,本臺也曝光了這里的噪音擾民問題,當時城管部門表示,已向浦東新區環境監測站遞交五聯單,申請噪音檢測,并根據結果做后續處置。“我們已經遞交了五聯單,接下來很快就會對它實施檢測。”周家渡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教導員王永強當時這樣說
然而半年過去,噪音問題卻并沒有得到緩解,周日上午,記者來到該小區時,卡丁車場內共有7輛車在跑,用手持分貝儀伸出居民窗外測量,讀數均在60分貝以上,最高會超過70分貝。
那么,環境監測站到底有沒有來測過噪音呢?記者找了過去,對方表示,他們無法出動。浦東新區環境監測站負責人表示:“我們是整個事情過程中的配合部門,不是牽頭部門,我們必須要有城管支隊或者是中隊確認工況之后,我們再去監測卡丁車場的車輛要開多少,直接影響到它噪音的大小。”
城管方面則表示,因為對檢測時卡丁車場跑幾輛車,上場什么排量的車輛,車速多少,車場和居民方意見不一,他們無法協調,因此常規的檢測路徑就沒能順利推進。“目前沒有法律法規要求一定要按照多少車輛來檢測,我們中隊在雙方協商,還是沒有達到一個平衡點,所以可能也是導致了區環境監測站一直沒過來檢測,這個檢測報告是我行政執法的一個依據,所以說這一塊必須雙方都是認同的。”王永強解釋。
記者又找到了卡丁車場方面,對方表示,居民們希望以滿負荷狀態來檢測噪音,但他們總共十輛車,每周最多只會安排一次同時上場的活動,平時基本為3到7輛車,因此滿負荷檢測不可取。“那我們正常平時運營的話,是達不到這么多車子數量的,我們希望是按照一個正常的運營水平來去測量檢測。”礪速卡丁車店長陸女士說道。
而城管也覺得委屈,為了能給居民一個答復,他們還聘請了第三方檢測公司來做過檢測,報告顯示,現場噪音并沒有超過60分貝,符合標準,但居民們仍不買賬,認為噪音檢測需要在在噪音源和噪音敏感點兩處進行取樣,也就是卡丁車場的廠界處和居民家附近。但第三方的報告僅在卡丁車場附近設了幾個取樣點,對7輛車同時發出的噪音進行檢測。結果無法讓人信服。“浦東新區監測站不予接受,街道城管部門找了另外一家民營機構做了檢測,所以居民對這個檢測的方式方法非常存在疑問。”
對此,行政法律師曹竹平表示,執法部門不應該因為經營者有異議,就把檢查要求放低,隨機上門檢查、夜間“應當對卡丁車場的峰值工況進行相應的檢測,峰值超過法定噪音分貝上限的,很顯然已經是違法了,那么就需要對該經營者提出有關責令整改的措施,拒不改正的還可以進行相應的行政處罰,我覺得不能以經營者不配合來作為不積極行政的理由。”
直到今天上午,記者收到了城管方面的最新回復,表示他們將盡快再請浦東環境監測站對卡丁車場的峰值工況展開檢測,并會進行飛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推進后續處置。
不知道這次的檢測之后,卡丁車場噪音擾民的問題是否能夠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其實,讓居民們不解的是,這樣一個明顯在日常運營中會產生連續噪音的場所,為什么可以不需要經過環評,就能被引入到居民區附近,而這才是導致后續矛盾不斷的關鍵。
看看新聞記者: 張羽飛(見習)
編輯: 尤穎慧
視頻編輯: 朱玲敏
攝像: 夏寅飛 金狄 周顥珺 徐進
責編: 虞之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