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使用抗生素抑制細菌生長已產生抗生素耐藥性。
一、傳統抑制蝦病的缺點:
這些抗生素混入水中,直接潑入池塘或混入蝦飼料中,在控制致病菌方面具有明顯效果。然而,到2024年,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因為大多數細菌菌株已經對大多數常見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換句話說,目前抗生素的使用幾乎是無效的——細菌已經“睡著了”。
在當今常見的病原菌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弧菌,其菌株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哈維弧菌、創傷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亂弧菌。這些菌株會導致嚴重的疾病,如:肝胰腺壞死、白便綜合征、腸道疾病、肝腸孢子蟲EHP,以及導致蝦在投苗僅1-2周后死亡的玻璃苗。
特別是,在2025年的前4個月,這些疾病將繼續對多個養殖區造成影響。特別是,抗生素現在也由于質量無法保證或濫用而失去效力,導致細菌產生化學耐藥性。
二、抗菌肽在養蝦當中有什么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抗菌肽 (AMP) 已成為一種很有前途的解決方案。AMP 是具有不同結構(α 螺旋、β片、環狀結構等)和強大作用機制的天然分子。它們通過兩大類機制殺死細菌。
AMP在細胞膜上形成小孔,導致細胞內成分逸出。
環形孔型:形成打破膜結構的穩定孔。
地毯圖案:AMP像地毯一樣覆蓋膜表面,使細胞膜塌陷。
細胞內作用:抑制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干擾蛋白質折疊和細胞功能。抑制細胞壁合成。
中和毒素:降低細菌的毒力。由于多維作用機制,AMPs能夠徹底殺死細菌并減少耐藥性。
三、抗菌肽有什么特點?
1、部分抗菌肽具有抗病毒活性,如通過激活Toll信號通路(如HSP70-Toll4-Dorsal-AMP通路),增強蝦類對白斑綜合征病毒(WSSV)的抵抗力。此外,抗菌肽還能提升蝦的血細胞數量和免疫相關酶活性,增強非特異性免疫。
2、抗菌肽可抑制病原菌(如副溶血弧菌)的生物膜形成和運動性,減少其在養殖環境中的傳播。例如,水基基安木提取物(含酚類抗菌成分)能使弧菌生物膜減少67%,并破壞其細胞結構。
3、對蝦腸炎常由細菌感染或藻毒素引起,抗菌肽通過抑制有害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增殖,調節腸道菌群,減少腸炎和白便的發生。實際養殖中,拌喂抗菌肽可使腸炎發病率顯著降低。
4、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肽(10-8000 mg/kg)可改善蝦的消化酶活性、促進營養吸收,從而提升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例如,添加特定抗菌肽后,對蝦腸道健康改善,料肉比(FCR)降低。
5、抗菌肽對副溶血弧菌等致病菌的抑制作用顯著,且通過增強免疫應答間接降低病毒性疾病(如WSSV)的死亡率。研究顯示,感染弧菌的蝦經抗菌肽處理后存活率可達92%。
目前,一些飼料生產公司如:ANT、Grobest ...等,積極在他們的產品中添加抗菌肽。事實上,使用這種飼料的養殖模式有助于蝦明顯提高抵抗力。蝦很健康,能夠克服感染階段,促進消化,吸收性好,FCR系數低,外殼漂亮有光澤,肝臟健康,腸道飽滿,餌料捕捉力強。
在傳統藥物和化學品效果越來越差,危害環境和消費者健康的背景下,抗菌肽補充劑、發酵蛋白、生物營養等的使用。是必然趨勢。這不僅是一種可持續、安全和環保的解決方案,還有助于提高蝦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