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有一次,趙國派孔青率領大軍救援廩丘。孔青是一員猛將,加上有足智多謀的寧越輔佐,趙軍因此大敗齊軍,殺死齊軍統帥,繳獲兩千余輛戰車,同時留下三萬具齊軍尸體。
孔青要把齊軍尸體埋成兩個大丘,以此彰顯趙國的武力。寧越勸阻道:“這些尸體另有用處。我們把尸體還給齊國人,這樣可以從內部打擊他們,從而讓齊軍不敢再侵犯我國。”“死人又不能復活,怎么能從內部打擊齊國呢?”孔青想不通。
寧越說:“戰車、鎧甲在戰爭中喪失殆盡,府庫里的錢財在安葬戰死者時用光,這就叫從內部打擊他們。古代善用兵者,該堅守時就堅守,該后退時就后退。我軍后退三十里,給齊軍一個收尸的機會。”
孔青大致明白了寧越的用意,但轉念一想,問道:“如果齊軍不來收尸,那又該怎么辦呢?”
“那就更好了。”寧越胸有成竹地說,“作戰不能取勝,這是他們的第一條罪狀;率領士兵出國作戰而不能使之歸來,這是他們的第二條罪狀;給他們機會,他們卻不收尸,這是他們的第三條罪狀。老百姓將會因為這三條罪狀而怨恨齊國的大臣、將領,居于高位的人也就無法役使下面的人,這樣便能做到從內部打擊齊國。”
寧越的主張看起來像在向齊國讓步,殊不知,這“讓步”里面卻大有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