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在春意盎然的時節,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來自泰國的十余名留學生在國際教育學院老師的帶領下,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文化交流的熱情,奔赴陜西省柞水縣開展“知行陜西、秦韻佳華”研學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深化來華留學生的中國文化教育,增進其對陜西地方特色文化、自然生態及鄉村振興成果的了解,同時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為新時代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訪柞水職教中心,傳遞幫扶情誼
柞水是陜財職院對口幫扶點。研學首站,團隊抵達柞水縣職業教育中心。柞水縣職教中心校黨委書記李德鵬、校長錢自豪熱情接待了來訪師生。在兩位校領導及學校幫扶教師的帶領下,泰國留學生們參觀了學校虛擬仿真實訓室和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在虛擬仿真實訓室,留學生們親身體驗先進VR教學設備,沉浸于虛擬場景知識學習與技能操作,對中國職業教育現代化教學模式贊嘆不已;于電子商務實訓基地,他們觀摩電商運營實訓教學,深入了解中國職業教育創新成果。此次研學活動充分發揮"組團式幫扶"優勢更凸顯了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助力產業發展的能力,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
走進老庵寺村,見證鄉村振興力量
在學校駐村干部王飛的組織下,研學團隊走進柞水縣下梁鎮老庵寺村。在村支書引領下,全體成員深入木耳養殖基地,聆聽村支書講解木耳種植全過程,從菌種培育、菌棒制作到田間管理與采摘,深刻體會村民智慧與辛勞。泰國留學生們對木耳產業規?;?、專業化發展表示驚嘆,認識到這一特色產業是柞水人民因地制宜、脫貧致富的生動實踐。
隨后眾人走進下梁鎮老庵寺村鄉村振興展廳,通過圖文資料、實物展示與視頻影像,全面了解黨的政策引領下老庵寺村從貧困走向振興的歷程。曾經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滯后的村莊,在政府扶持、村企合作等多元力量推動下,發展起木耳種植、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一過程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生命力,讓留學生們見證了黨領導下的中國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義。
感悟終南山寨,領略村落文化底蘊
研學最后一站是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終南山寨。這里依山傍水而建,保留了大量古樸村落建筑,石板小路、青瓦白墻,處處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從傳統民俗風情到古老建筑藝術,從民間手工藝傳承到歷史人文故事,每一個角落都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留學生們被精美的木雕、石雕技藝吸引,對當地特色民俗表演贊不絕口,并積極參與互動環節,沉浸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活力。
通過此次終南山寨之行,師生們不僅領略了中國傳統村落的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更深刻認識到文化傳承與保護對于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意義,也為后續國際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靈感與素材。
升華國際化教育,共筑交流橋梁
此次研學活動是學校國際化工作的縮影。學校將始終把國情教育融入留學生培養,通過‘沉浸式’體驗,幫助他們讀懂中國、傳遞中國聲音。從柞水職教中心的職業教育探索,到老庵寺村的鄉村振興見證,再到終南山寨的文化浸潤,每一段經歷都如同珍貴的拼圖,拼湊出中國在教育、鄉村發展、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的卓越成就與獨特智慧。這些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將成為留學生們心中難忘的記憶,也將隨著他們歸國,傳播到更廣闊的天地,吸引更多國際友人關注中國、了解中國,進而促進中外教育、文化交流與合作的蓬勃發展。
未來,學校將以此次研學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化國際化發展戰略,不斷拓展國際交流渠道,豐富交流形式與內容,提升學校的國際影響力。通過與更多國家和地區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為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書寫國際教育交流的絢麗篇章,讓知識與文化的光芒在國際舞臺上熠熠生輝,照亮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