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短視頻的浪潮席卷全球,視頻創作者的數量開始指數級上升,對于隨手拍的創作者來說,或許一部手機就足夠了,如果畫面的聲音過于嘈雜,那么直接替換成BGM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于有一定想法,想創作出好的作品,或是在直播里給觀眾帶去更好體驗的創作者來說,手機的麥克風就遠無法滿足需求了。
早期的無線麥克風市場一直由索尼、森海塞爾等少數國際廠商把持,產品價格高昂、功能更新緩慢,創作者可選項十分有限。彼時的市場開始進入“供給無法滿足需求”的狀態,國產品牌正是在這一節點開始進入市場,以更親民的定價與真·無線化的設計滿足創作者的需求。
隨著新玩家入場,無線麥克風市場開始進入爆發期,據我愛音頻網統計,2023 年全球無線麥克風市場規模已攀升至 250 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內市場超過 70 億元,占比接近28%。MOMA 猛瑪(以下簡稱猛瑪)等國產廠商的進入,很好的滿足了創作者對性價比和性能的期待,也讓整個行業迎來快速擴張的新階段。
在進入無線麥克風市場的短短幾年時間里,猛瑪就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和對用戶需求的敏銳洞察,迅速站穩腳跟。據統計,2024年猛瑪無線麥克風銷量躍居國內第一,累計用戶超過300萬。
這也引來了許多人的好奇:猛瑪是如何在玩家競爭激烈、技術迭代快速的無線麥克風市場中迅速成為行業新秀,甚至打贏一眾老牌廠商的?
以用戶的“痛點”為起點
無線麥克風最初的用戶痛點是什么?回顧當時的市場,你會發現市面上大多數產品都采用無線中繼設計,也就是“有線麥克風+無線信號盒”的方案,仍然沒有把麥克風從“有線連接”中解救出來。而且,無線信號盒難收納、充電麻煩等問題也一直存在,用戶的創作體驗并沒有得到根本上的優化。
正是看到了這個問題,猛瑪在2020年正式推出LARK 150,首創將收納、充電、配對三合一整合進隨身充電盒,用戶隨時取用即可錄制,極大提升了無線麥克風的使用便利性。自此,無線麥克風就正式進入無線充電盒時代,成為整個市場延續至今的充電方案。
可以說,LARK 150 的推出奠定了猛瑪品牌“注重用戶體驗痛點”的基調,以充電收納難題為突破口贏得了市場良好反響。
不過LARK 150只是開始,后續發布的LARK M1在延續前代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鍵降噪等新的功能,并且進一步強化麥克風的“迷你”屬性。同時價格也大幅度降低,與動輒數千元的國際大牌產品對比,LARK M1的價格只要399元,以至于一度被部分網友戲稱為“小蜜蜂殺手”(小蜜蜂是索尼等品牌的無線麥克風早期產品的昵稱)。
LARK 150和LARK M1兩款產品讓市場意識到:無線麥克風原來還可以這樣設計,同時也讓創作者看到了國產品牌在市場驅動下迸發出的驚人行動力。
可以說,猛瑪僅用兩代產品就基本奠定了自己在無線麥克風領域的前瞻性,彼時市場也開始出現不少競爭對手。為了進一步鞏固市場,猛瑪也加速了產品的技術迭代更新,于2023年正式發布旗艦級產品——LARK MAX。
LARK MAX與過去的兩款產品最大的區別在于音質,雖然前代產品已經可以滿足業余愛好者及部分專業人士的需求,但是在專業領域仍有短板。為了給創作者帶去專業級的錄音性能,LARK MAX引入專業嵌層聲腔結構和頂尖音頻算法,將無線麥克風音質提升到錄音棚級別,顯著提升收音質量,讓創作者有更寬松的后期空間。
作為填補國產無線麥克風在高端領域空白的產品,LARK MAX在音質體驗不輸國際大牌的情況下,價格仍然保持在親民的檔位上,憑借出色的性價比,猛瑪也正式獲得了部分專業用戶的認可,在一些專業創作團隊的采訪和視頻中,都能夠時不時看到LARK MAX的身影。
在我看來,猛瑪的這一步走得非常正確,過去很多國產品牌都以低價為賣點,希望憑借低價去搶奪國際品牌不關注的入門級市場,不愿意也沒動力投入大量研發資金,去與國際品牌爭奪高端市場。這些品牌的擔憂大家也能理解,但是作為創作者,沒有人不希望國產品牌可以站出來,告訴全世界我們的產品也不差。
正是從LARK MAX開始,我在YouTube等海外視頻網站,經常能夠刷到一些關于猛瑪的評測和討論,并且有不少頻道開始嘗試體驗這款來自中國的麥克風。
注:Hollyland為猛瑪海外品牌
猛瑪同期還發布了LARK MIX,這款重量僅為9克的迷你麥克風成功實現了“重量體積減半,功能不減”的目標,打破了以往認為體積小就意味著性能妥協的觀念,讓行業對無線麥克風有了新的想象。不僅設計時尚,用戶普遍認為其音質達到主流水準且勝在便攜性無敵,猛瑪通過進一步細分市場,也讓用戶看到了他們在創新方面的拼勁。
從LARK 150到LARK MIX,可以看到每一代產品都有明確的功能創新定位:首次加入充電收納盒、一鍵智能降噪、專業級內錄音質、超輕量化隱形設計,這些亮點都緊扣用戶的痛點,并給出令人滿意的體驗。
不夸張地說,猛瑪的產品演進路線正是中國無線麥克風行業近年快速升級的一個縮影。同時也讓猛瑪品牌在激烈競爭中樹立了鮮明的創新和親民標簽,并獲得了用戶群體的認可和市場的回報。
不只要“突破”,還要“普惠”
從過往的產品路線不難看出,猛瑪除了致力于打破國際品牌對高端市場的壟斷外,同樣也在關注大眾市場,擺在猛瑪面前的問題其實有兩個:1、如何進一步完善高端產品體驗?2、如何讓更多的創作者可以受益?
猛瑪給出的答案是:LARK MAX 2和LARK A1。作為近年春季新品發布會的主角,兩款產品分別對應高端市場和大眾市場,希望從不同的維度來解決目前創作者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比如LARK MAX 2,作為旗艦型號的迭代,除了對產品性能和使用體驗進一步升級外,猛瑪行業首創無線監聽麥克風,配備兩個開放式耳返提供實時的音頻數據。猛瑪希望通過這款產品,創作者可以“邊錄邊聽”,徹底解決傳統有線耳機監聽靈活度不足、無線監聽產品面臨的穩定和延遲兩大行業難題。
同時,猛瑪還在LARK MAX 2上引入了全新的猛瑪聲學系統,這套由猛瑪自研打造的專業聲學技術體系凝聚了品牌多年來在聲音采集、處理、傳輸方面的深厚積累,并搭載全新的AI端側降噪模型。
AI無疑是未來的技術趨勢,猛瑪的AI模型通過學習上千種真實噪聲場景,能夠精準區分環境噪音和人聲,并在4毫秒內快速響應突發噪音,實現高度純凈的背景靜音同時保留人物聲音的細節,這是傳統算法難以做到的,也讓人市場意識到無線麥克風行業又一次走到了變革的十字路口。
而在麥克風音質上,LARK MAX 2也進一步與國際品牌的旗艦產品對齊,最大聲壓級達到128dB,并支持32bit浮點內錄和AGC自動增益調節。說實話,僅無線監聽和AI降噪就足以充實LARK MAX 2賣點,只是想要進一步擴大高端市場份額的話,優點自然是多多益善。
如果說LARK MAX 2代表著當下無線麥克風領域的最前沿技術表現,那么另一款新品LARK A1則將猛瑪“技術普惠”的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一款采用迷你設計的無線麥克風,LARK A1僅重8克,提供磁吸配件并且價格僅一百出頭,性能上卻毫不妥協。高保真的全指向拾音能力、智能降噪功能、可達200米的無線傳輸距離以及最長27小時的無線續航(配合充電盒),猛瑪將多年積累的核心音頻技術“下放”到這款小巧設備上,希望能夠給創作者帶來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猛瑪用LARK MAX 2和LARK A1兩款產品證明了一件事:真正的創新不在于參數堆砌或價格廝殺,而在于讓更多用戶享受更好的創作體驗。
讓每個創作者都能:輕松創作、自由表達
縱觀猛瑪多年以來的發展,“創新”始終是品牌核心基因。從無線圖傳設備到通話系統,再到無線麥克風,猛瑪產總是能夠為市場帶來新的設計思路,而且屢屢突破用戶體驗預期。
在我看來,“科技助力輕松表達”不僅是猛瑪的品牌口號,也是每款產品所踐行的準則。從一體化設計到智能降噪,從“隱形化”設計到無線監聽,為了幫助創作者專注于內容,猛瑪一直在努力把復雜的音頻技術隱藏到簡單的設計背后,讓產品使用更“無感”。
短短數年里,從填補市場空白到引領技術革新,再到賦能全民創作,猛瑪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技術為先”的價值。同時也讓猛瑪寫在品牌使命里的一句話逐漸成為現實:“讓每一位創作者,都能夠專注于創作本身,輕松創作,自由表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