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程序員因為長期熬夜,腦干出血5毫升,昏迷15天,幸運的是,他醒了過來并且康復的不錯。當事人吳先生在浙江杭州工作,是一名程序員,他說自己從事的工作月薪3萬,每天早上7點起凌晨一兩點睡。因為長期熬夜,他腦干出血5毫升,昏迷了15天,在ICU一共待了28天,后來又去康復醫院待了70多天,治療共花了大約50萬元。
回家之后也一直在康復和鍛煉,現在已經恢復了大約70%,但可能沒有辦法完全康復了。從鬼門關爬回來的他,在社交賬號上寫道:“從此,我多了一次人生。” 吳先生現在已經不做程序員了,正在貴州游玩。
吳先生住院治療。圖片來源:南昌晚報
從某個角度說,吳先生是幸運的,為什么這么說呢?要知道腦干出血可是死亡率超90%的急癥,吳先生出血量雖只有5毫升,卻足以讓主治醫生冷汗直冒。吳先生不是孤例。在程序員扎堆的互聯網公司里,“35歲被裁”“通宵上線”“體檢報告不敢看”早已是高頻詞。一位網友的留言道破天機:“兒子夸我接他放學比老板的表揚珍貴一萬倍。”對于程序員群體來說,加班是家常便飯,熬夜更是每天都有,所謂的“高薪”不過是預支生命的籌碼。
程序員群體的焦慮,不僅僅是“996”的體力消耗,根據招聘平臺數據顯示,80%的互聯網崗位明確要求“35歲以下”。技術迭代的壓力更是雪上加霜:從Java到Python,從云計算到AI大模型,一次技術浪潮就能讓五年經驗歸零。學寫代碼,大數據分析會了,剛精通數據分析,AI又來了。
行業的內卷、年齡的焦慮、生活的壓力,都是我們個體很難去改變的,但吳先生用50萬醫療費買來的教訓,就是不要拿命換錢!不管什么情況,永遠都是健康第一!就像吳先生的發文里最后說的那句話:如果能見到以前的自己,我想對他說:“好好愛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