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5年4月24日,由“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委會)主辦,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未來地球計劃”全球秘書中心(中國)、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江西省氣象局、景德鎮市人民政府等單位承辦的“2025未來地球:科學與應用大會”閉幕式上,“未來地球計劃”景德鎮倡議正式發布。
江西省氣象局局長傅敏寧宣讀倡議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有機結合,是解決復雜全球問題的關鍵。“未來地球計劃”景德鎮倡議面向社會各界,分別從“應對氣候變化”、“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經濟”、“科學與教育賦能”等方面發出倡議,倡導跨學科協作,將技術創新與倫理關懷、生態智慧與社會公平緊密結合,推動綠色、和平、健康、公平的可持續發展。
倡議原文:
“未來地球計劃”景德鎮倡議
——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綠色與可持續未來
2025年4月24日
江西景德鎮作為一座擁有千年陶瓷文明歷史的城市,將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治理深度嵌入城市肌理,“十四五”期間單位GDP碳排放強度減少21.5%(數據來源:景德鎮市生態環境局),用守護綠水青山涵養千年文脈,書寫著文化遺產保護與生態優先發展的美麗中國江西范式。千年瓷都的窯火昭示我們:唯有以匠心淬煉合作、以包容重塑發展、以科學融合人文,方能將危機化為文明升華的契機。我們堅信,陶瓷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智慧,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深度協同,將為綠色、和平、健康、公平的可持續發展照亮前路。我們堅信,全人類的福祉緊密相連。唯有超越地域、種族與文化的界限,以合作取代對立,以共享替代獨占,才能實現持久繁榮。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有機結合,是解決復雜全球問題的關鍵。我們倡導跨學科協作,將技術創新與倫理關懷、生態智慧與社會公平緊密結合。今天的決策必須為未來世代保留發展的可能與生態的根基。
我們倡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致力加速全球碳中和進程,推動可再生能源轉型,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強化氣候適應能力,支持脆弱地區與群體,踐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我們倡議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經濟。摒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增長模式,構建循環經濟與綠色產業鏈。鼓勵負責任地生產與消費,倡導簡約、共享、低碳的生活方式。消除沖突與不平等,保障糧食安全、清潔飲水與基本醫療的全球公平可及。加強國際合作,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機制,守護人類共同健康。
我們倡導科學與教育賦能。加強全球科研協作,共享知識成果,推動技術普惠。重塑教育體系,培養兼具科學素養、人文精神與全球責任感的下一代。
昌江之水奔流千年,窯火映照文明璀璨。讓我們以景德鎮為起點,如陶土般重塑發展理念,如釉彩般繪就公平圖景,如龍窯般凝聚全球合力。
為每一寸土地免于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
為每一條生命得到庇護和擁有尊嚴希望,
為人類文明與地球母親的永續水乳交融,
我們須踐行責任,從此刻出發,由點滴做起,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生機盎然、公平正義的藍色星球。
與會全體學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