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永州4月24日電(黃新 謝欣怡 陳欣 唐人杰)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龍泉街道蛟龍塘村53歲的種糧大戶許邦忠和29歲的許志宇是一對父子。他們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在鄉間沃野追逐夢想,共繪“稻花香里說豐年”的農業版圖。
許志宇駕駛農機進行早稻移栽作業。黃新 攝
時下,早稻移栽全面鋪開。許邦忠父子開啟了忙碌模式,來到種糧大戶樂仕軍承包的150畝水稻基地進行早稻機插作業。
許志宇膽大心細,肯吃苦愛鉆研,幾年的深耕磨煉,已經能熟練掌握各種農機設備,成為種糧圈里公認的“好把式”。
“插秧和收割都是請他們,我們合作有六七年了。小許駕駛技術好,老許責任心強,父子倆做事我很放心。”樂仕軍說。
農田里,許志宇駕駛著農機馳騁;許邦忠在田埂上觀摩。因田間一處淤泥較深,正常作業的插秧機突然陷了進去,動彈不得。父子倆立即調來一臺農機,用綁帶將插秧機拉了上來。
“如果霸蠻開的話,被陷的農機會越陷越深,并且會加快零件的磨損。”許邦忠介紹,因為農田結構不一樣,農機被陷是很正常的事,關鍵要科學有效地處理。
許邦忠是種糧大戶、種植能手,有著20多年的“稻蔬”種植經驗。他先后成立了新田縣邦忠家庭農場、農豐農機專業合作社、邦忠勞模創新工作室,2015年獲評湖南省勞動模范。2016年,許志宇退伍后,毅然選擇回到家鄉助父親一臂之力。
“老把式”搭檔“新農人”,父子倆分工明確,許邦忠經驗豐富,專攻種植技術,許志宇則負責各類農機的維護與運行,在政策和現代農機的助力下,父子倆的“農業版圖”越做越大。
在種糧過程中,父子倆有時候也各持己見。精通農機的許志宇思想開放,提出種好糧就要舍得不斷注入科技的力量,更新農機具設備。
“如果設備已經需要換代的時候,還沒有進行換代的話,事情做不好,人也比較辛苦,而且效益也跟不上了。”許志宇說。
一向勤儉的許邦忠則認為,老舊的農機維修一下也能用,何必破費去購買新設備。但最終在許志宇的堅持下,許邦忠添置了四臺播種機和收割機。
“新農機工作效率翻了一倍以上,除了滿足自己的農事需求,還能騰出時間給別的種植大戶提供服務。”許邦忠說。
許邦忠在查閱農業方面的資料。黃新 攝
從傳統農業到機械化生產再向智慧農業轉型,在惠農政策和科技的加持下,父子倆種糧底氣十足。今年,父子倆除了自己種植了300余畝早稻,還承擔了5000余畝早稻的育秧任務,滿足四個鄉鎮的早稻秧苗。
“父親能做到的,我能做得更好。”許志宇希望在農業領域更加發光發熱。(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