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承認對中國加征 145% 的關稅過高,并表示準備降低關稅。這是否意味著他 “認慫” 了?如果你真這么認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要是到現在還看不懂美國這場關稅戰的真實目的,也沒看透特朗普的把戲,只能說明認知還停留在表面。
很多人擔心,關稅戰后中美脫鉤,中國沿海制造業會停滯不前。其實,這種擔憂大可不必。我早就說過,關稅戰不可能長期持續。回顧此前的美中貿易戰,美國真的達到預期效果了嗎?美國限制高端芯片出口中國,可最后不還是想方設法變相銷售?限制荷蘭光刻機對華出口,卻又設置諸多奇怪的豁免條件。原因很簡單,無論是芯片還是光刻機,全球只有中國有龐大且成熟的市場。賣給越南,越南能用高端芯片組裝出頂尖手機嗎?印度行嗎?看看印度生產蘋果手機的良品率就知道答案了。全世界只有中國能解決這些產業需求。
再看這次關稅戰,簡直像小孩過家家。特朗普先加征關稅,中國反制后,他又加碼;中國再度反制,他又繞了一圈,弄出一堆豁免名單,電子產品、芯片等全都豁免 —— 因為這些是美國真正需要且無可替代的產品。一旦失去中國供應鏈,美國連替代品都找不到。如今的全球化供應鏈發展幾十年,根本無法切斷,強行脫鉤只會讓各國受損,美國也難以獨善其身。
假設作為一國總統要推動脫鉤,正常做法是提前布局:要么將所需產業提前回流,要么儲備大量物資,有了底氣再行動。但特朗普呢?毫無準備,突然加征關稅、叫囂脫鉤,這合理嗎?就算他想這么干,白宮智囊團、內閣成員都是頂尖聰明人,不可能想不到這些問題。所以,特朗普的目的根本不是加關稅或與中國脫鉤 —— 跟中國脫鉤對美國有什么好處?
美國推動產業轉移,不只是因為勞動力成本上漲。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美元看似與黃金脫鉤、體系崩潰,實則掙脫束縛,開啟無限印鈔模式。但要讓美元在全球流通,美國不能像過去那樣包攬所有產業。從 20 世紀 60 年代起,美國有計劃地轉移中低端產業,自己專注高端生產、服務貿易、金融和科技領域。轉移產業時,美國牢牢掌控知識產權,他國用美元購買產品后,又要用美元支付專利費,實現美元回流;像中國這樣積累大量美元的國家,還會將資金投入美國市場,形成完整閉環。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是基于這套體系運作,所以關稅戰并非重點,特朗普說要降關稅也不是 “認慫”,他很快就會反復推翻自己的言論。
對中國而言,無需過度在意美國的小動作。當下最關鍵的是解決自身問題:改善財富分配、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化解房地產風險、激活股市、優化資產結構、處理債務問題。誰能先解決自身問題,誰就能在競爭中勝出。只要中國率先解決這些難題,實現經濟復蘇,就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