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檢察機關,我們才能順利拿到拖欠的工資!”農民工曹平(化名)向記者介紹,2024年2月,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人民檢察院的履職推動下,他和70名工友終于討回了110余萬元勞動報酬。
4月23日,記者跟隨最高檢“新媒體走基層看檢察”采訪團來到蚌埠市五河縣,了解當地檢察機關在“守護民生福祉”方面的履職情況。
五河縣檢察院檢察官與當地人社部門有關負責人共同商討辦理農民工欠薪案件
據介紹,2023年年初,五河縣某鎮推進了“十村廠房聯建項目”工程,該工程先由劉某某施工,后劉某某又將該工程委托給郭某某,兩人存在賬目不清等問題。當年12月,該工程完工后,工人們討要薪資,劉郭兩人卻互相推諉“踢皮球”,工資遲遲未發放到位。
曹平在工地上負責安裝門窗,他所在的班組共9人,每人日工資從10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一共是63400元,一分錢沒給。”曹平說,他和工地老板是熟人,兩人之間也只有口頭協議,未簽訂正式合同。眼看著快要過年了,無奈之下,他們向五河縣人社局反映了情況。
當年12月18日,人社局向五河縣人民檢察院移交了線索。經過詢問、調查以及公開聽證等方式,五河縣人民檢察院查明了事實:該項目共有70名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總計高達110萬余元。檢察院隨即通過欠薪案件綠色通道,快速辦理此案。
2024年1月,經過審查,檢察院對符合支持起訴條件的70名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糾紛一案,向五河縣人民法院提出了支持起訴意見。在支持起訴后,五河縣人民檢察院與審判機關、人民調解組織合作,聯合開展調解工作。2024年2月,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同意分兩次支付拖欠的勞動報酬。同時,法院也作出了民事裁定書,確定調解協議有效,并賦予其強制執行力。
曹平告訴記者,從檢察機關介入到拿到工資,僅過去了2個多月,他和工友們非常感謝人社局和檢察院的幫助,“真正為農民工辦了實事,也為廣大農民工樹立了信心,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一定要及時向有關部門求助。”
類似的案件,在五河縣人民檢察院并非孤例。據介紹,2024年以來,該院共計辦理涉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7件9人,涉及被欠薪農民工259人,涉案資金490余萬元,民事支持起訴127人,幫助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合計180余萬元。
在農民工權益保護方面,檢察機關的工作遠不止于此。五河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博告訴記者,農民工、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往往家庭經濟困難,急需資金解決生活問題,同時法律意識和訴訟能力也比較弱。對此,檢察機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她介紹,對于可能存在的“起訴后仍拿不到工資”的情況,檢察機關會對當事人進行司法救助,緩解其生活壓力。同時,檢察機關通過與鄉鎮司法所合作,并深入企業和建設工地,發放宣傳資料,開展普法講座。在宣傳過程中,不僅強調企業應承擔的責任,還重點向農民工普及正確的維權方式。
“檢察機關始終堅持支持起訴的原則,雖然不能保證當事人一定勝訴,但會盡力為他們提供法律支持和幫助,緩解生活困難,打通訴訟渠道。”王博說。
(極目新聞客戶端 姚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