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是否將法定最低時薪提高到15歐元的爭議,正在德國社會逐步升溫。雇主協會與經濟研究機構、政界不同黨派之間,更是因此產生了緊張關系。
▲圖源:dpa
雇主協會Gesamtmetall主席奧利弗·贊德爾(Oliver Zander)表示,如果借助政治手段強行上調最低工資標準,那便意味著工資水平在10年內將上漲超過76%。而自德國2015年引入最低工資標準以來,最低工資漲幅已超過50%,但通過集體談判達成的工資僅上漲不到三成。
贊德爾警告,如果達成15歐元的最低時薪,將給德國經濟造成嚴重損害。例如,理發店、面包房、酒館等場所的消費水平將大幅上漲。同時,德國東部地區會有更多的企業面臨倒閉風險,打黑工的情況將更加普遍。
▲圖源:dpa
與贊德爾相反,德國經濟研究所(DIW)主席馬塞爾·弗拉茨徹(Marcel Fratzscher)則對漲薪持支持態度。他在接受《萊茵郵報》采訪時談到,提高最低時薪的做法從整體上看會帶來正面效應——工資增加意味著消費增加,從而推動經濟增長。
弗拉茨徹認為,提高最低工資將助力就業向更具生產力的企業轉移,而這些企業也具備支付更高工資的能力。雖然這明顯對小公司不利,但“站在經濟全局的角度,這樣的轉變卻提高了整體生產效率”。
▲圖源:tagesschau.de
在政壇,相關議題同樣引發了激烈爭論。社民黨總書記馬蒂亞斯·米爾施(Matthias Miersch)近來暗示,如果最低工資委員會(由雇主和工會組成)不采取行動,那么政府將考慮以立法方式促成時薪提升至15歐元。
對此,基民盟總書記卡斯滕·林內曼(Carsten Linnemann)反駁稱,不應政治干預最低工資的設定。聯盟黨議院黨團領袖托爾斯滕·弗賴(Thorsten Frei)則強調了最低工資委員會的獨立屬性——這是聯合政府組閣協議中被規定的內容。
據悉,該委員會需在今年6月底前,決定未來2年的最低工資標準。根據科研機構給出的意見,德國最低工資過去時常低于國際上的公認標準。
(歐洲時報德國版李帥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