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林敏兒 通訊員蔣蒙 4月的深圳,既是第37個“愛國衛生月”,也是第38個“清潔深圳月”。在全市上下全力備戰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第十二屆殘特奧會的背景下,住宅區作為病媒生物防制的“第一道防線”,成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4月23日,深圳市愛衛辦在福田區梅林街道翰嶺院小區舉行住宅區病媒生物防制現場實訓,以“看得見、學得會、用得上”的形式,推動全市住宅防控提質提效。
樣板小區現身說法:梅林打造“智慧防控”新模式
梅林街道是全市唯一省級病媒生物防制樣板點創建街道,旨在從機制、管理、技術三個方面創新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深圳經驗。本次培訓選址的翰嶺院小區正是街道的代表點位之一。街道圍繞“環境治理—巡查監測—精準消殺”三大核心環節,建立起以專業力量為骨干、智能設備為支撐的科學防控體系。
依托街道公衛中心指導,通過網格化巡查、物業自查機制,聯動數字化設備,精準鎖定高風險點位,有效清除蚊蠅鼠蟑的孳生環境,切實提升病媒防制的效率與質量。梅林街道率先在轄區試點使用可BRT智能捕鼠器,該裝置外接電子顯示屏,內置無毒無害的誘餌,捕獲的鼠尸直接浸泡在抗菌除臭消毒液中,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有效降低環境風險并保護居民健康。此外,智能裝置可實時監測捕獲數量,便于精準安排清掏頻次,全面提升鼠患治理效率,助力營造潔凈、安全的社區環境。蚊蟲監測環節,部署自動監測儀,借助特制引誘劑和紅外傳感技術,實時生成蚊蟲密度熱力圖并預警傳染病風險。綠色消殺領域,試點應用Bit復合生物藥劑,精準防控抗藥性蚊群。
三大場景系統展示,培訓內容實用直擊難點
本次實訓特別設置三大實景展示區,從日常高頻問題出發,結合現場操作指導,系統展示住宅區病媒生物防控的規范流程和操作要點:公共區域花圃重點治理蚊蟲孳生地和鼠患,針對小型水體和鼠洞,通過實物演示指導環境適配消殺器械與藥品選用,規范設置防蚊閘、毒鼠屋等設施,明確清積水和設施維護標準;地下停車場聚焦積水井、排水溝防控,規范安裝防蚊塞和防蚊網,強化密閉空間消殺器械操作規范,定期疏通管道、清理積水,對無法清除的積水實施規范投藥滅蚊;小區天臺重點防控閑置瓶罐及魚缸積水,通過清理雜物死角、定期噴灑滯留藥劑等舉措,現場示范長效治理技術規范。通過這場貼近實際、操作性強的培訓,參訓人員對住宅區“如何治”“怎么管”有了更系統的理解。
預防為主,技群聯動:向主動防控邁進
培訓會上,市愛衛辦明確指出,病媒生物防制要堅持“預防為主、消殺為輔”的工作方針,構建“人防+技防+群防”三位一體的協同防控體系。各區相關部門應以此次培訓為契機,對照十五運會保障標準,全面排查重點場所病媒風險,強化專業隊伍建設,實現從“被動式消殺”向“主動型防控”轉型,為打造健康、宜居的城市人居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成績斐然,持續鞏固:梅林經驗可復制、可推廣
得益于“科技賦能+病媒防制”模式,梅林街道在病媒防制工作中成效顯著。2025年3月,在福田區愛衛辦組織的冬春季專項評估中,梅林街道以88分的優異成績名列全區十街道首位,贏得“居民滿意度高、治理效果好”的廣泛認可。展望未來,梅林街道將繼續夯實基礎,拓展經驗,推動防制工作向常態化、長效化邁進,為全市打造多場景“可推廣、可復制”的防控樣板,助力“健康深圳”建設邁上新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