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遠、高妮妮導演的《棋士》是一部現實主義生活流罪案劇。它講述了世紀初的南方城市,一個普通的圍棋老師崔業(王寶強飾)因為卷入一起罪案,逐步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
值得一說的是,《棋士》在人物刻畫上摒棄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通過非線性敘事的方式塑造了命運洪流下的復雜個體,無論是“誤入歧途”的崔業還是作為警察隊長的哥哥崔偉,都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臉譜化形象,創作團隊通過這些普通小人物的人性掙扎映照著現實困境。
《棋士》研討會現場
在近日舉辦的研討會上,王寶強作為主創代表談道:“《棋士》是一個特別有創新性,同時也有挑戰、有生活氣的作品。它是一個探討命運選擇以及多面人性的故事。它以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行為選擇來構建人性選擇錨點。以崔業為例,他是一個普通的甚至被邊緣化的圍棋老師,從被動卷入到主動犯罪,他逐漸迷失自我,順從內心欲望的擴張,人性之惡被釋放。”
王寶強認為,崔業這個人物的底色很復雜,他不是簡單的白或黑,他以一個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的邊緣人物形象出場,穿著又舊又過時的毛衣,在職場上不被大家喜歡,家庭關系失和,兒子更傾慕比自己地位更高的哥哥,母親也習慣依賴哥哥,“崔業就是這樣一個除了圍棋一無所有被拋棄的I人”。
崔業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知道兒子生病急需用錢。一次搶劫案,崔業第一次用哥哥崔偉瞧不起的圍棋策略贏了他,后來他看著哥哥一步步走進他的李代桃僵計劃,他讓狡黠的商人也落入他的圈套,他成為全局掌控者。“他享受這種操控一切的感受,棋手身份的他自卑又自傲,偏執又扭曲,但人生如棋,步步都有變數,他最終被心底的惡所吞噬,步入深淵。”
《棋士》劇照
對于這部劇的爭議,王寶強說:“我看網上好多觀眾開始看劇的時候會評論說他為什么不這樣做,為什么不那樣選,看了全劇之后每個觀眾又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帶著答案的觀眾再去二刷三刷的時候仿佛跟第一遍看的是不同的劇,又會得到不同的感悟。不做任何定義的開卷形式,也是我們特意想要嘗試又具備很大挑戰性的新的創作模式,也帶來了觀眾對于《棋士》的不同定義。”
《棋士》劇照
有很多情節設置看似荒誕和突兀,但其實想借此表達的是人生的不確定性,每個人在這些突發事件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所以這種猜不到想不到,好奇他會如何選擇如何做,變成了劇中的短懸念。《棋士》又何嘗不是一場崔業人生的直播。回到演員身份,飾演這個灰度人物說實話有一種被割裂的痛苦,就像蛻一層皮的煎熬,為了將這種真實呈現出來,我首先要讓自己相信我是崔業,但他的三觀選擇又與我背道而馳,我時常也是分裂的,拍戲的時候會很焦躁,甚至在拍攝后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再去面對崔業。但是拍攝這部劇也給我帶來很多啟迪,善與惡就像同一面鏡子的兩面,在不同的光線折射下,影射出人性的光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陰暗面,如何作出正確的抉擇尤為重要。”
《棋士》劇照,王寶強和陳明昊飾演一對兄弟
王寶強也是《棋士》的監制,從劇本創作到拍攝播出經歷了五年的時間,“《棋士》探尋的是生活的經歷如何改變了人,而人又該如何在經歷困境和誘惑時守住內心。《棋士》是我人生中一次很重要的嘗試。作為監制我一直有看網友的點評,看到很多關于劇中細節以及人性的探討就很欣慰。我其實也是一個不太善于表達的人,習慣通過作品與觀眾交流,當聽到觀眾的反饋時,不管是正面的還是批評的聲音我都會認真思考和總結,正因為有了這些反饋才能不斷去完善每一次創作。”
導演、編劇房遠在會上分享了“遇人則緩,遇事則快”的創作準則,重點把握人和人、人和環境以及人心中善惡三種沖突:“用人物去推動事件,再反過來用事件影響人物,人物的選擇再次決定事件的走向和他們的最終命運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