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可以10秒讀完一本書,當短視頻吞噬了所有碎片時間,我們?yōu)槭裁催€要閱讀?
2025世界讀書日,我們相約媒體人白巖松, 一起走進他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赐赀@場深度訪談,或許你會默默放下手機,翻開一本書。
·讀書的人,不會被算法馴化成NPC
解飛: 今天,人們用DeepSeek就能迅速讀完一本書,把核心內(nèi)容全部總結(jié)。所以在AI時代,人們還有必要再去閱讀嗎?
白巖松:其實反過來,DeepSeek為什么會成為DeepSeek?首先來自于它們強大的閱讀能力。DeepSeek的學習也是一種機器的閱讀,它從人類海量的信息當中去快速地補充自己。
解飛:那不更沮喪嗎?就是學不過它。
白巖松:我們永遠學不過機器,但是現(xiàn)在可怕的從來不是機器像人,而是人越來越像機器,這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 閱讀的重要就在于通過你個性化的閱讀,最后激活一個更個性化的自己,你給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你才可能是一個在機器面前活生生的人。
解飛:您沒有微信,沒有微博,到今天也沒有開,您會去看一些短視頻嗎?
白巖松:我雖然沒有短視頻的 APP,但是你也躲不開,我不主動去尋找。另外我現(xiàn)在非常怕的是投你所好,我不想在投你所好的這種喂養(yǎng)之中,原地踏步。你搜了一個貓,一周都給你推送貓,我還想看點兒別的呢。
解飛:短視頻時代,人們的注意力在逐漸地不集中,我坦率地講,讀書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這是一種時代的趨勢嗎?
白巖松:我覺得你天天有你的麻醉藥,你就不要去抱怨命運對你不好。我現(xiàn)在擔心的只是該讀書的人不讀書了。有人拿了一張照片說,你看火車站候車的人們沒有人在讀書,全在看手機。我說兄弟你別誤解,20年前的時候也沒人讀書,都在打瞌睡,還不如看手機。手機的到來讓越來越多的人還在閱讀文字、閱讀影像,聽很多的歌曲,它擴大了我們整個的金字塔塔基或者人群的閱讀面,首先不是壞事,但 問題是更該閱讀的人們反而不太閱讀了,這是我擔心的。大學生現(xiàn)在的閱讀量是什么?大學老師現(xiàn)在的閱讀量是什么?這才是很大的一個問題。所以你看到我們的老師都在一種現(xiàn)實的壓力下,自身難保,非升即走,必須專注到這樣的一個所謂的發(fā)論文、發(fā)科研的項目,然后講好一堂課越來越成為不是主要的,閱讀也成為一個邊緣化的這種東西,那才真的可怕。我覺得現(xiàn)在要提供更多的產(chǎn)品,包括我為什么要說做“思想午餐”類似這樣的活動,包括你如何把課講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提升他的抬頭率。另外當然年輕人自我也要有所警覺,我覺得就別爹味兒地去說教了,但是你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很重要。
·讀書和吃飯一樣天經(jīng)地義
解飛:您是1985級,正好到今年是入學40年,您那個時候周圍的閱讀氛圍是怎么樣的?
白巖松:那個時候不閱讀你什么都干不了,連追女朋友都追不上。因為當時整個全社會是一種學術(shù)熱、文化熱、詩歌熱、閱讀熱,因為大家剛從一個饑餓的時代過來,不僅僅是一個腸胃的饑餓,更重要的是思想的饑餓。我印象非常深,在上大二的時候應該有一年冬天,周日,躺在床上外頭下大雪,很冷,突然一個同學沖進來興奮地說:“我在小莊書店買到了房龍的《寬容》。”我好像都沒有回答,都沒有任何交流,從床上跳下來,穿上衣服就沖進了暴風雪,然后就去坐公共汽車到了小莊書店,買到這本《寬容》回來。雪什么時候停的不清楚,但是這就是那個時候的一種對好書的欲望、沖動。
解飛:您現(xiàn)在的閱讀量一年能有多少本?
白巖松:我每個月要讓研究生讀3本書,有固定的,但是還有相當多的是不斷地更迭的。因為新書里頭有比較好的,你就要去給他提供,你當然要有大量的閱讀。我有一個日歷,這個日歷上記的最重要的兩件事是 每個月你必須讀夠8到12本書,不能低于8本書。另外一個是 跑步和踢球的次數(shù)不能少于15、16天。所以幾年下來這個都是清晰記錄的。
解飛:可是聽起來這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因為您需要有大量空余的時間,像您這么高強度的工作,怎么能夠抽出來時間?
白巖松:其實現(xiàn)在有很多人一方面焦慮,另一方面說沒有時間,但是比如說扔在短視頻上、扔在碎片上的時間非常多。就像我說的,你越是忙忙碌碌,越要拿出時間去補養(yǎng)自己。我好像很少聽有人說我忙得不行了,我就沒有時間吃飯。我覺得 人讀書就跟人吃飯一樣天經(jīng)地義。一生八九十歲就走了,就走這一趟,應該看更多的風景。閱讀是另一種風景,你看到了孔子,你看到了老子,你看到了叔本華,你聽到了柴可夫斯基、馬勒,都是對你的一種豐富。更重要的事情是, 越是擁有忙中閑和動中靜,這個靜和閑才反過來滋養(yǎng)你的忙和動,你才不斷有營養(yǎng)去向前走,否則走不了多久你就枯竭了。
·書架是一個人的“人生目錄”
解飛:我特別認同您在講到40歲時候的一些心情和境遇,因為我在面對40歲的時候,同樣也是沒有“不惑”,反而面對更多的困惑,也是后來讀到哲學,疏導到自己、寬慰到自己。所以讀書很多時候是不是更多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內(nèi)求?
白巖松:我經(jīng)常用九個字去衡量在讀書中我們最可能獲得的東西是什么。 如果大家希望通過讀書而擁有“拿得起”的能力,我覺得不一定。因為拿得起需要很多機緣、運氣、時運,但是讀書更重要的是幫你“放得下”,尤其重要的最終的是讓你“想得開”。金宇澄,寫《繁花》的,在一篇雜文里頭寫:500年的歷史放到教科書里,有時候連半頁都不到。歷史上多少顯赫的名字,今天你還記著嗎?所以我們凡夫俗子更是如此。我們總希望在書中“得”,我覺得好的閱讀也讓你“舍”,知道這是我不要的。就像我看到《曾國藩》里,他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作為一個漢臣坐在皇帝的旁邊吃了一頓飯。我當時得到的最大的內(nèi)心感受就是:這不是我要的東西。所以那一個暗示是非常重要的。當時我只有25歲,你知道將來在你的生命歷程中什么是你不喜歡的,他提醒了你,到現(xiàn)在我依然是一個連股級干部都不是的群眾,我覺得跟那一瞬間的閱讀是有緊密相連的。
·年輕人是“弱勢群體”
解飛:很多年輕人可能會說是不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比如說白老師25歲主持《東方之子》,“開場即高光”,輝煌期很長,獲得的也很多,所以才會去講拿得起,然后更要放得下。可是對很多人來說,在相當長的階段里邊,其實都還沒拿得起,都還沒有獲得。
白巖松:是,我一直說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后期,尤其60后加上70年代的前幾年,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幸運的一代人,因為他們趕上了一個起飛的時代、年輕人受寵的時代?,F(xiàn)在年輕人是弱勢群體,不像我們上大學的時候什么都沒有,但是有希望、有明天。什么都缺,但是不缺愛。當時全社會都在唱“要靠你,要靠我,要靠80年代新一輩”,你看年輕人被寵到了這樣的一種地位,所以你的成就感很好。
今天有很多的家長在訓現(xiàn)在的年輕人,說你不愁吃不愁喝的,為什么還不開心?他沒有成就感,他覺得內(nèi)心里沒有明天,希望是支撐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現(xiàn)在的年輕人之所以郁悶,不是吃和喝的問題,而是他在相當多的家庭當中,不再是改變家庭命運的那一代人,他的收入可能沒有父母高。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四處都在“卷”,論資排輩,你90后著急,前面80后還排著,他們處在一種渴望愛、但是愛無力(的狀態(tài)),現(xiàn)實中的很多壓力等等,現(xiàn)在談戀愛的興趣都不大。所以更多的現(xiàn)在年輕人在養(yǎng)貓,說明他依然是渴望愛的,但是他換了一種當父母的方式。
解飛:您之前在非“雙一流”的高校演講的時候,我在場下看,看到前排的學生仰望著您,眼中都在閃爍著淚花,對他們來說一生都很重要。
白巖松:其實在我的記憶中也有很多次,是別人看不到我的熱淚盈眶或者說難過,或者說是一種傷心,于是才會做這件事情。我有一次去湖南的一個醫(yī)學院,坐火車,從北京要坐9個小時坐過去,當晚上我一進學校,因為要有一個講座,我感覺好像全校的人都在道路兩邊,為什么?因為可能10年學校的校史當中也記錄不下來幾次這樣的講座。正好隔一周我去北大,跟兩位音樂家去對談,都是大名家。我就看著廣告欄里頭北大的活動,這一周,可能夠那個學校10年用的,太不均衡了。然后當我走了太多的非“雙一流”高校的時候,你能感覺到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普通高校里的學生,最大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是自卑。在他提問的時候就顯現(xiàn):白老師問您一個問題,兩年前我高考失利。我說你怎么高考失利?他說,對,我高考失利,所以才在這所學校。你看他把上這所學校當成是人生的一個失利,這種自卑的東西和不自信的東西已經(jīng)深深的在他的內(nèi)心。但是我們的非“雙一流”高校的數(shù)量和非“雙一流”高校的學生數(shù)量占比都是雙90%,他們可能是一個基層的公務員,或者到北上廣深去漂,但是他們都是基石,難道就帶著從年輕的時候就有的這種不自信的狀態(tài)一直走下去?我們該做什么?替年輕人說話是容易的,但是推出相關(guān)的政策和推動這個政策的出臺才是難的。
解飛:您一直在替年輕人說話。上一次因為年輕人躺平的言論,受到了很多網(wǎng)絡上的非議,其實我看了全片,沒什么太大問題。
白巖松:這個時代沒有幾個人看全片,更重要的是我認為有的時候罵的聲音當中不僅僅針對我。現(xiàn)在誰不挨罵,你看我們網(wǎng)上的環(huán)境是什么?我覺得太正常了,因為你常在河邊走才會濕鞋。在罵聲中你能不能聽到一種情緒,能不能聽到一種心理,能不能聽到一種現(xiàn)象?我覺得作為傳媒人也學會要在看似不理性的或者說誤讀的罵聲當中去聽到一種聲音。 不要去怕被罵,我覺得更可怕的是沉默,現(xiàn)在說話的人越來越少了。作為一個所謂的公眾人物,你用嘴活著,也活在別人嘴里。就想起丁聰給我寫過的一句話:“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所以這兩年我一直也在呼吁,我們不能在虛擬的空間里頭一直活下去,它很重要,但是 更美好的世界一定在生活中,在人與人之間,在面對面里,在此時此刻。
解飛:節(jié)目的最后如果一句話的話,您會跟年輕人說些什么?
白巖松:我不敢對現(xiàn)在的年輕人提建議,因為對年輕人提建議是最糟糕的一件事情。我只能說假如我是此時的年輕人,我可能還信奉一個信條:我覺得周圍的環(huán)境永遠在變,有我們滿意的,也有很多不滿意的,但是, 一個永遠不變的東西,是我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我覺得這是我唯一能掌握的東西。
敬請關(guān)注
媒體人解飛微信視頻號
打開看世界的窗口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版權(quán)聲明:本公眾號所有內(nèi)容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已做版權(quán)保護,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本公眾號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布/發(fā)表。侵者必究。
精英引領(lǐng)的閱讀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