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釘釘不足一個月,無招在內部燒起的“火”還在不斷蔓延。
月初,釘釘開始嚴抓考勤,按社交媒體上員工的爆料,無招要求釘釘回歸創業作風。網傳通知里,釘釘的員工們要開早會、晚總結、下午13:15后要進入工作狀態、上班時間不能玩手機看微信......
這些,還只是前菜。
據36氪最近報道,無招回歸以來,已經掀起了一場從產品設計、排查,到整改的內部變革。
具體來看,無招重新定義了釘釘的第一優先級,即產品、客戶體驗——目前他的一個要求,是所有的產品和設計師,對產品體驗鏈路進行全面排查。
這一要求下,釘釘原先的商業化落地路徑也在變。一位釘釘員工表示,無招同時也在要求,員工要對釘釘所有的付費路徑進行調研,上周,釘釘已有幾個產品功能下架整改,多個付費墻已被下線。
基于上述變化,接下來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釘釘處于持續動蕩和變革態勢,將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變革本身沒那么可怕。
跳出釘釘的單一視角,成熟公司或者成熟公司內的成熟業務,最危險的情況往往有兩種:一種是不變,大多數情況下意味著故步自封、意味著陷入了舒適區;另一種是巨變,因為會放大風險,增加不確定性。
釘釘現在呈現出的變化,某種程度上處于“中間態”——無招回歸以來的動作雖然足夠兇猛,整體來看也還處于戰略糾偏的合理范圍。
但“變”的訊號釋放地如此強烈,無疑也為釘釘接下來的走向,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01 推翻與瓦解:葉軍“否認”無招的四年
以2020年無招被調離為界,釘釘呈現給外界的是兩個不同定位、不同方向的應用。
那之前,釘釘是阿里內部為數不多靠產品導向走出來的產品,目標客戶群體是中小企業。
早些年,無招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過這兩點。
他說,釘釘的使命是要把阿里的工作方式帶給中國的千萬中小企業;他也說,希望證明阿里可以改變自己的基因,并在一個自己并不擅長的領域也取得成功,“釘釘越來越產品導向,這跟阿里之前的基因可能是不一樣的?!?/p>
但隨著釘釘規模越做越大,阿里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釘釘可以成為帶動云業務增長的另一條曲線。
比如2017年以后,政策+市場紅利下,政務云引領云計算市場新一輪激戰,釘釘幫阿里云賣云的作用逐步體現出來。2017年,浙江省政府為推動“互聯網+政務”“最多跑一次”改革,將全省上百萬公務員都納入了釘釘系統。
后來,代替無招成為釘釘CEO的葉軍在與媒體交流時提到,很多企業是因為用了釘釘才用了云,他把這叫做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
葉軍,圖/釘釘黑板報官微
也是從那時開始,釘釘的to B基因開始變得更強,和阿里云的融合、協同速度加快。
到2020年下半年“云釘一體”戰略提出時,釘釘的定位、目標客戶、戰略優先級都變了。當時葉軍有個比喻,“俗話說飛行中換引擎,我們是在航行中掉了個頭,至少掉了90度。”
具體來看,葉軍接過無招的權杖后,基本上推翻了無招時代的一些策略與主張。
比如無招向來希望釘釘能服務更多中小企業,但葉軍很快把重心放到了中、大企業上。
他后來找來了在政企大客戶服務經驗上更豐富的庫偉擔任COO、組建了“A1000團隊”,為各行各業前一千家中大企業提供服務、2020-2021年,釘釘團隊中,服務大客戶的員工占比來到了20%。
這也是無招被調離釘釘的原因之一。“當年集團要云釘一體化,我只能離開?!?023年無招在接受騰訊深網采訪時如此說道。
他說,“公司的目標客戶變成了各種大企業,而釘釘的使命一直是為中小企業而生的,在戰略方向上我和集團有些不一致。但釘釘始終是集團的,以集團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p>
葉軍一定程度上也否定了釘釘早期的規模化路線?!拔矣X得從策略層面來看,當時做規模、to C這件事情,短期講是沒問題的,至少讓釘釘業務起來了,但從長期看確實沒想清楚?!比~軍后來這么說道。
這對應的是,葉軍主導后,釘釘的核心指標也從DAU切換成了收入、活躍企業數等等,加速商業化進程。
02 無招動刀:對內擰緊螺絲、對外暗訪
去年11月14日,釘釘披露,阿里2025上半財年(2024年4月1日-9月30日)統計周期,釘釘ARR(年度經營性收入)突破了2億美元。
不過這時的釘釘也在變得越來越臃腫,它某種程度上回到了阿里最擅長的運營邏輯,而不再是無招想要的產品導向。
去年6月,葉軍在微信朋友圈吐槽百度搜索,稱“10條結果都是廣告”,他同時還吐槽了自家產品,“釘釘搜索體驗更差,必須先改變。”
釘釘這幾年的敘事也早也不是to C而是to B,但去年9月,釘釘又上線了釘釘365會員,面向普通用戶收費。
不過如今,隨著無招的回歸以及緊鑼密鼓地掀起新一輪內部變革,釘釘顯然又在重新推翻過去幾年葉軍的一些策略。
具體來看:
第一,在內部管理上擰緊螺絲,將早些年個人強硬的管理風格重新帶回釘釘。
釘釘近期嚴抓考勤,鼓勵員工在社交場合主動推廣釘釘,例如添加微信時可以說“不好意思,我只有釘釘”,等等動作,其實就有早些年的影子。
晚點LatePost曾報道,在釘釘內部,有員工認為無招是個“理想主義的瘋子”,他脾氣暴躁,對產品要求極為嚴苛。他也曾逢人便推薦釘釘,甚至包括包子攤老板、幼兒園家長、記者等等。
釘釘內部也在變得越來越卷。社交媒體上,有釘釘的員工透露,釘釘現在要求早9晚11,公司每晚10:30還會巡樓看誰已經走了。
這同樣有釘釘早些年的影子。
據媒體報道,早些年拼多多有段時間定點挖阿里的人,但最喜歡釘釘的人,因為不嫌棄拼多多的工作強度。甚至有個段子是,拼多多看中一個釘釘的人,怕他臨時反悔,于是先和對方打招呼說多多的強度大,釘釘的人聽完哈哈一笑,你們這強度比釘釘差遠了。
第二,釘釘大有放慢商業化步伐,重回產品導向之意。
按36氪的報道,重回釘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無招要求所有的產品和設計師對產品體驗鏈路進行全面排查。
一來是排查產品體驗,對每個產品功能,釘釘都要求梳理N個最小的場景。比如在基于電腦、手機端以及多種網絡環境下,對用戶登錄、企業創建、發起群聊等基礎場景進行排查。
二來是以“暗訪”的形式拜訪客戶,吸收意見。
媒體報道中提到,業務部門在匯報工作時,曾為無招提供過客戶調研名單,但無招并未完全參考。“前線一些leader都慌了,都在打聽無招去了哪些企業,客戶都說了什么,聽說有些客戶吐槽得挺狠。”有員工如此表示。
針對商業化,釘釘也在動刀。據36氪報道,無招如今要求對釘釘所有的付費路徑進行調研,模擬客戶視角,摸清一個企業從入駐、到用起來、到用得深,中間一共有多少付費墻,同樣要與競品做對比展示。據悉,本周釘釘已有幾個產品功能下架整改,多個付費墻被下線。
03 釘釘的AI焦慮:協同辦公新變局下,如何再贏一次?
阿里重新召回無招,以及無招快速在內部掀起治理風暴,原因不難理解。
面向AI時代,阿里已經擺出了全面擁抱、大力投入的姿態。面向C端以及B端,阿里都需要關鍵入口。
to C的夸克和to B的釘釘,需要成為兩把尖刀。
從這一角度看,無招的回歸和吳嘉被委以重任,本質上是兩個一致動作:
無招是最熟悉釘釘,同時帶領釘釘崛起的關鍵人物;吳嘉對夸克而言同樣如此,有接近阿里核心決策層的人士向媒體透露,吳嘉實阿里內部少數帶隊做成過“大C端產品”(夸克)的年輕高管。
只是相比之下,在推進“AI to B”的過程中,釘釘的迫切程度顯然更高。傳統SaaS要想不被顛覆,唯一的出路就是擁抱AI、被AI重構。
目前中國有95%以上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大家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用到釘釘、企微和飛書此類協同辦公平臺時,本質上是為了提效。
但對平臺而言,中小企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長尾場景豐富、多元且復雜,通過PaaS化來滿足大家的非標準化需求,也就成了主旋律。
釘釘過去幾年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全面PaaS化。
這同時意味著,AI浪潮襲來時,釘釘們面臨的AI變革,不僅是基于SaaS應用的AI化,也是整個SaaS平臺生態的AI化。
過去兩年里,從釘釘到飛書再到企微,大家其實已經在加速接入大模型,以追趕這波浪潮。
比如早在2023年,釘釘就接入了通義大模型,后來面向生態伙伴提出了AI PaaS,稱有17條產品線、55個場景接入大模型,還發布了“斜杠”。同時釘釘還率先在業內嘗試大模型收費。
OpenAI推出應用商店GPT Store后,釘釘去年也緊跟著推出了“AI助理”市場,打造AI助理的分發和交易平臺,目標是在未來三年里在釘釘上孵化1000萬個AI助理。
再到去年6月,釘釘又宣布開放底層模型,除了已接入的通義大模型,MiniMax、月之暗面、智譜AI、獵戶星空、零一萬物和百川智能6家大模型廠商也接入了釘釘。
相比之下,盡管落地大模型的時間跟釘釘相差無幾,飛書和企微整體的動作并不激進,至少不像釘釘那樣保持著頻繁的動作和熱度。
比如同樣在2023年底,飛書宣布在7.0版本中搭載了“飛書智能伙伴”等系列AI產品,“智能伙伴”是飛書中內置的一個類GPT功能,用戶以對話形式向其布置任務。
飛書的這種“松弛感”,某種程度上與其判斷相關。
“2023年行業對AI‘過于上頭’,但沒有起到符合預期的效果,好像每個人都覺得AI馬上就可以取代員工了,結果到現在大家還在加班,什么也沒取代。”去年9月,飛書CEO謝欣如此說道。
他同時提到,AI在辦公場景很有潛力,但不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很大變化,“現在大模型把互聯網上能拿到的知識基本學完了,所以針對C端已經能把問題回答得很好了;但一旦涉及到公司里的具體信息,它又回答不上了。所以相比C端,我覺得大模型在B端的應用還是在初級階段。”
當時的飛書未來無限大會上,飛書發布了全新的多維表格、低代碼平臺等系列業務工具產品。
但無論是動作更頻繁的釘釘,還是目前看下來稍顯松弛的飛書和企微,大家的不同姿態,恰恰說明了這場AI變革的未知性————所有玩家都知道潮水的方向,只是具體該怎么到達,都還在摸索。
他們同時也不得不提防新的競爭對手。
去年4月,金山辦公發布了面向企業的“WPS AI“和”WPS協作“,后者包含了消息、視頻會議、郵件、日歷等工具,補全了全套協同辦公產品矩陣。
當時的發布會上,金山辦公副總裁王冬表示,“過去我們把更多時間放在文檔格式上了,忽視了協同辦公,今天我們算是把消息聊天、會議、郵箱這些功能補全了?!?/p>
再到今年3月30日,2025金山辦公合作伙伴大會上,金山辦公還針對企業業務升級推出了未來5年的渠道戰略,稱要建設銷售、服務、續費一體化的合作伙伴體系,加碼企業級AI辦公市場。
依托在文檔側積聚下來的長足優勢,金山辦公殺入協同辦公賽道,客觀上也有望挑戰釘釘、飛書、企微們的地位。
尤其是在當下,當大家的探索方向統一加速從定位員工智能助手的AI Copilot向更高級別的AI智能體演進,新一輪的角逐,既拼產品體驗、也拼速度、還拼節奏、更拼戰略方向。
越是在這種時刻,釘釘越是應該丟下過去的包袱,比如要賺到多少錢、要拿下多少大KA,等等。
而從過去這半個多月的變化來看,迎回創始人無招后,釘釘已經把焦慮和野心都寫在臉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