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記者問起芒格一個有趣的問題:“您和沃倫合作幾十年了,為什么沃倫的錢比您多那么多?”
芒格答:“他投資開始得比我早,他比我聰明一些,他比我更勤奮。再沒別的了。”
熟悉巴菲特和芒格的人都知道,巴菲特本人經常不吝贊美芒格的智慧,巴菲特的兒子甚至認為芒格比自己的父親更加聰明。
那么,當芒格說“他比我聰明一些”時,他指的究竟是什么?
這正是本文要追問的核心問題:一個人真正的聰明,究竟是什么?
就世俗意義上的生存和獲取幸福而言,答案并非高深的學問或驚人的智商,而是落腳在樸素卻極其關鍵的一點上——
選擇。
我們的人生軌跡,不過是無數個選擇疊加匯聚而成。
投資是最純粹的決策,因為投資的本質,是面向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在此刻分配資源。
錢是最簡單直接的下注。
從投資這個特定領域來看,巴菲特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是一個比芒格更加“職業化”的決策高手。
這種職業化體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他展現出更強的冷酷和殺伐決斷的能力,一旦經過深思熟慮確定方向,便能毫不動搖地執行,這種天賦也許是其母親家族精神疾病的副產品。
其次,巴菲特具備令人驚嘆的專注。他幾乎沒有任何會令他在投資主業上分心的業余愛好,不像芒格那樣涉獵廣泛,買船、買島,甚至設計房子。
這種極致的聚焦,使得他的心力能夠全部傾注于對企業和市場的分析與決策上。
最后,巴菲特的奧卡姆剃刀原則,即傾向于選擇最簡潔有效的解決方案,在投資決策中顯得尤為犀利。
相較于芒格博采眾長的多元思維模型,巴菲特似乎更擅長剝離掉所有非本質的干擾,直擊問題核心,從而做出更直接、更具穿透力的判斷。
概括而言,就投資這件事情而言,巴菲特是苦行僧,芒格要世俗多了,算是個花和尚。
巴菲特的錢多很多,但芒格更快樂一些。
將視野放大,選擇不僅是個體生存的關鍵,也是大自然演化不息的秘密。
大自然以其隨機而無情的方式,通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淘汰不適應的選擇,保留并繁衍那些恰當的“選擇”,最終締造了生命的傳奇。
因此,從更宏大的進化意義上看,真正的聰明是一種“適應性智慧”:
它不追求在理想環境下的完美表現,而在于如何在充滿變化、不確定甚至逆境的環境中,持續做出有利于生存和發展的選擇。
這種適應性智慧,很多時候體現為一種高明的“不作為”——知道何時應該保存能量,何時應該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不做那些徒勞或危險的事情。
當然,這里面交織著隨機性和運氣支配下的選擇和被選擇。
所以,很多時候,一個人真正的聰明,并非簡單等同于智力測驗分數的高低或知識儲備的廣博程度,而在于其決策能力的精妙。
這種精妙的決策能力,并非憑空而來,而是源自深度理性思考。它要求我們超越眼前短期利益的誘惑,將目光投向更長遠的發展格局。
深度理性思考并非枯燥的邏輯演算,它是在三個相互關聯的維度上進行的:
1、時間維度:要求我們跳脫當下的即時滿足,評估決策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影響。
其核心挑戰在于平衡“此刻的我”與“未來的我”之間的沖突,將未來自我視為同一主體,賦予未來利益足夠的權重。
2、空間維度:邀請我們拓寬視野,考慮決策對自身之外的人、環境和社會的連鎖反應。
克服自我中心偏見,理解自己是更大系統中的一部分,追求個人與整體的協同價值。
3、認知維度:促使我們超越直覺反應,整合多元視角,接納不確定性,并在復雜情境中保持開放的心態。
這需要以概率為工具,在堅定(基于清晰判斷)和靈活(基于對不確定性的認知)之間找到平衡點。
基于這三個維度的深度理性思考,高明的決策者往往能夠將部分選擇“自動化”,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操心和精力內耗。
這并非指盲目行事,而是指通過前期深入的思考和原則的建立,許多符合長期利益和整體價值的決策,在面對具體情境時能夠快速做出反應,甚至成為一種習慣性的最優行為模式。
這種“自動化”是深度思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體現,極大地提高了決策效率和質量。
最終,聰明的選擇可以被凝練為在對的時機,出現在對的地方,和對的人在一起,做對的事情。
這是對時間、空間和人際/任務這幾個核心要素的完美協調與整合。
然而,選擇看似只是簡單地回答“是”或“否”,其過程卻常常無比艱難。
為什么艱難?
因為選擇最核心、最痛苦的部分在于“舍棄”,也就是一種主動的“分離”。
當我們選擇一條道路時,意味著必須放棄其他所有可能的道路;
當我們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時,意味著必須舍棄與它不兼容的其他可能性;
當我們選擇一份事業時,意味著要放棄投身其他領域的自由。
更艱難的舍棄,是“此刻的我”,舍棄“過去的我”;是在概率空間里,主動殺死許多個“我”,只留下你選擇的一個。
這種舍棄,很多時候就像是給自己拔牙一樣——你知道它是必要的,是為了長遠的健康或正確定位,但過程伴隨著劇烈的疼痛、不舍和對未知結果的恐懼。
我們天生厭惡損失,害怕錯過,依戀所有擁有的和潛在的可能性,這使得“舍棄”成為一個違背本能的動作。
因此,選擇的艱難,本質上是克服人性的弱點,是與內在的貪婪、恐懼和不確定性對抗的過程。
深度理性思考,正是幫助我們完成這個艱難“拔牙”過程的有力工具。
它通過清晰地梳理不同選項在時間維度上的長遠影響(未來的我在哪里),在空間維度上的系統性后果(這個選擇對誰有益,對誰有損),以及在認知維度上對成功概率和潛在風險的評估,為“舍棄”提供了堅實的理性基礎。
它不是讓疼痛消失,而是讓我們明白,這痛苦的分離是為了奔向更重要的目標,是為了實現那個經過深思熟慮、真正有價值的“對的事情”。
真正的聰明,不是擁有所有選項,而是知道如何做出最優選擇;
不是避免所有痛苦,而是明白為何必須經歷“舍棄”的陣痛。
它是一種將深邃思考轉化為有效行動的能力,一種在不確定世界中導航的能力,一種在時間、空間和認知的交織中,勇敢且明智地說“是”或“不”的能力。
這是一種需要終身學習和實踐的藝術,也是一個人走向真正成熟和幸福的必由之路。
做好決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人生,幾乎就是由幾個關鍵決策塑造的。
我在得到做這門新課,有不少財富決策的內容。
請掃下圖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