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堅實的文化支撐。
文化育人體系逐步完善,鑄牢育人根基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以“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育人體系。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將其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通過實施“保障工程”“提質工程”“貫通工程”,學校將黨建、思政、治理和育人緊密結合,構建了“重點馬院帶動、課程思政聯動、網絡思政覆蓋、師德師風強化、社會實踐培育”協同貫通的思政綜合體,實現了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溫度、思想引領更有力度、立德樹人更有效度。
在育人模式創新方面,學校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深化“U—G—S”協同育人模式,構建“U—G—E”協同育人模式,推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有效銜接。自2021年實施“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改革以來,成果豐碩: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15個;省級一流課程123門;國家一類出版社出版教材6部;省級“金師”16人;獲得貴州省第十屆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貴州省第六、七屆中小學(幼兒園)教學成果獎8項(省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學科競賽獲獎數量共計1109項,其中國家級獎項136項、省級獎項932項。
深化“U—G—S”協同育人模式,選派師生到領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指導工作、頂崗實習。
文化品牌建設成果突出,彰顯育人特色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以文化品牌建設為抓手,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育人體系。學校常態化舉辦民族文化藝術節、民族體育節等特色品牌活動,通過民族體育項目競技、民族文藝節目匯演、民族風俗活動體驗等形式,將民族文化、民族體育、民族團結教育融入日常教學和校園活動中,促進民族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思政之夜故事會”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又一創新舉措。學校利用五星思政廣場,開展“夜晚思政”教育活動,打造“思政故事大王”和“最后一堂黨課”等特色思政品牌。通過挖掘思政教育典型故事,結合各二級學院學科專業特色,鼓勵師生創作喜聞樂見的故事作品,以“說學演奏唱”等多種形式,將思政教育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提高了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此外,學校還成功打造了4·23圖書閱讀活動、藝術黨(團)課、“影山心苑”心理健康系列活動等六大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從思政教育、師德師風建設、學風建設、文化傳承、體育競技到心理健康關懷等多個維度,構建起豐富多元且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
開展共讀黨史中的廉潔故事“圖書館大世界”閱讀體驗活動。
同時,學校充分利用學校門戶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博及抖音平臺,制作學校形象宣傳片、宣傳畫冊,征集校園風光攝影、校園故事微視頻,加強學校新聞挖掘宣傳報道,做好學校亮點和典型宣傳工作,積極營造“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多措并舉形成合力,講好師院故事,傳遞好師院好聲音,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為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撐。
文化育人載體豐富多樣,提升育人實效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注重文化育人載體的建設與創新,緊密結合民族地區高校實際,加強民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規律研究,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不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并與革命傳統相結合,建設了“五星思政廣場”“丹心齋”思政黨建書庫及網絡平臺、“凈心堂”廉政書屋、“日日新”碑廊、民族廣場、鳳凰廣場、孔子文化教育廣場、“日日新”碑廊等實踐育人載體,打造民族特色建筑文化,提升改造“民族文化展覽館”,讓思政教育更加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獲批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自主試點以來,學校切實將學生社區打造成為學生思政工作前沿陣地、“三全育人”實踐基地、平安校園樣板高地。
在五星廣場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在文化育人載體的創新方面,學校以大學生素質拓展和能力建設為主線,構建文藝體育活動、社團組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創新創業活動五大校園文化陣地,豐富文化育人內涵。學校通過“影山青年”講堂、“影山書聲”讀書會、“蓮山學子”主題班會、“影山心語”主題活動、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節、“文藝宣傳輕騎兵”“政策宣講傳聲筒”“天眼之星合唱團”、易地扶貧搬遷頂崗實習等方面的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課堂教學、第二課堂、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心理健康教育等育人載體,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習和發展空間。
文化活動形式多元創新,拓寬育人路徑
學校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工作。2020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校園以來,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讓每一位師生都能在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行為文化的熏陶,提升自身素質修養。
以2024年為例,學校累計開展校園文化活動50余項,活動涵蓋了理想信念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文藝匯演、體育競技、心理健康各類比賽、實踐技能等主題。其中亮點突顯,如創建鄉村振興“政策宣講傳聲筒”“文藝宣傳輕騎兵”“新農村文化墻繪隊”“鄉村薄弱學校支教團”,持續開展“石榴花開·同心筑夢”“感悟偉力·品味真理”等10項活動,唱響好花紅民族炫歌,構建教育、宣傳、研究、實踐“四位一體”工作格局。打造高校法治教育精品項目,著力豐富法治宣傳教育文化品牌內容供給。圍繞“八五”普法、精神文明建設、國防教育等重點內容,結合國家憲法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活動,將法治元素融入校園文化活動,并取得實效。組織師生參與省級第九屆全省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競賽,榮獲演講比賽亞軍、知識競賽三等獎,學校榮獲“學憲法 講憲法”比賽優秀組織獎。正式聘任黔南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羅朝國、黔南州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金海雁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法治副校長,并開展了“巡回法庭進高校”活動。制作推送了《憲法伴我們成長歌曲傳唱》《青夢·戎影》兩部以法治宣傳、國防教育為主題的網絡視頻作品。在省委教育工委等七部門聯合舉辦的第十九屆“多彩校園·閃亮青春”全省校園文化活動月系列活動中獲得紅旅文創作品二等獎、舞臺劇大賽二等獎、視聽作品征集活動二等獎,最美讀書人1人。學校選送的兩部作品《擦亮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品牌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承嬗離合生生不息》分別成功入選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辦的“鑄魂潤心”文化育人創新工作案例和“百物匠心”非遺技藝傳承創新視頻微課,選送的微課作品《品東坡詩詞 悟人生智慧 揚清廉之風 做有為青年》入選教育部高校廉潔教育系列活動“一校一金句”遴選名單等。
組織開展“巡回法庭進高校”活動。
文化育人環境持續優化,營造育人氛圍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注重校園文化環境的優化,通過提升校園物質文化品質,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學校對校園自然景觀進行優化,升級改造覆蓋全校的地效低音廣播系統,升級改建文化場館,新建美育廣場,完成校史館的升級改造和重新開館工作,持續強化了廊道文化、樓宇文化建設,完成校園主干道、教學樓、教室、實驗室和學生宿舍區的文化氛圍營造工作。同時,學校還對全國高校首個思政黨建主題廣場“五星思政廣場”進行“聲光電”提質改造,新增古詩詞文化光影區、戶外LED顯示大屏,完成木架長廊的改建,致力于挖掘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將品德教育、人文素養教育、審美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
校史館升級改造重新開館后師生參觀校史館。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熏陶作用,結合重大節點做好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傳播正能量。通過利用線下宣傳陣地,組織專題展覽,設計制作文化創意雕塑,為校園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活力,讓校園文化氛圍更加濃郁、多元且富有內涵。同時,對行政樓各樓層、科室視覺導覽系統進行更新完善,對觀瀾食苑(學生、教工食堂)整體風格、墻面、照明系統、座椅的升級改造,極大地改善了師生們的就餐環境,提升了生活基礎設施的品質,增強了師生對校園的歸屬感與自豪感。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育人體系,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豐富了文化育人載體,優化了文化育人環境,提升了學校的影響力。未來,學校將繼續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秉承“崇德博學、敬業創新”的校訓和“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創新發展”的師院精神,發揚“守正創新、和諧興校”的校風,“博學篤行、敬業愛生”的教風和“勤學善思、明理篤行”的學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斷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為培養更多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圖/文 黃毓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