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幾十個國家加征關稅,除了中國外卻沒有一個國家敢站出來反抗。他們并不是愿意接受關稅,只是敢怒不敢言罷了,于是中國來幫他們出一口惡氣。
在當地時間本周三的安理會非正式會議上。中國作為會議發起方,將議題聚焦在"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對國際關系的沖擊"這個敏感話題。沒想到有參會國家超過80個,這個數字不僅說明中國有很高的號召力,也說明美國已經引起諸多國家不滿。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大使在開場白中直指問題核心。他接連用了4個嚴重,指名道姓地斥責美國對貿易伙伴濫用關稅帶來的危害:嚴重侵犯各國正當權益,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嚴重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嚴重沖擊全球經濟秩序穩定。并呼吁各國聯手,沖破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的逆流。
當著80多個國家的面,中國絲毫沒有給美國面子,這恐怕也道出了80多個國家不敢說的話。
有意思的是美方代表的應對方式。他們派出的華裔駐聯合國副代表吳婷參會,她試圖轉移焦點,在回應中故意將話題引向南海問題,還搬出所謂"債務陷阱"“產能過剩”等陳詞濫調。
這種顧左右而言他的策略,反而暴露了美方的理屈詞窮。說實話,在討論關稅的場合突然扯到南海仲裁,明明是兩件毫不相干的事,卻能聯系到一起,這種跨時空的詭辯術,連現場其他國家代表都覺得突兀。
更值得玩味的是會議背后的外交博弈。按照慣例,這種非正式會議并非強制出席,美國完全可以不參加,但這次他們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參加。原因很簡單:如果缺席就等于默認所有指控,在國際輿論上處于被動局面。所以美國必須派人參會,還必須硬著頭皮聽中國等國家批評。
會后發生的連鎖反應更耐人尋味。共和黨多名議員在社交媒體上大發雷霆,揚言要停止資助聯合國。這種"玩不過就掀桌子"的心態,與他們在會議上的窘迫表現形成微妙呼應。
其實這種論調并不新鮮,特朗普鼓吹美國優先,連盟友的援助都掐斷了,一上臺就退出了世界衛生組織,而且為了節省開支,也揚言要退出聯合國。此前,馬斯克也聯合一批MAGA在網上炒作要退出聯合國。但這次借題發揮的力度明顯升級。
這其實是美國破防的表現,明知自己掀起關稅戰沒有道理,無法反駁中國的斥責,最后只能東拉西扯,扯到南海問題上。但這種言論根本沒有市場,與會各國反應非常平淡。最后美國一些人又開始想用退群來威脅,要知道美國已經拖欠聯合國各種經費累計28億美元了,而上一次退出世衛組織已迫使其將76個部門縮減至34個。
不過與世衛組織不同,美國若退出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就變成4個,許多國家恐怕想排隊頂上來。此外,若美國真的退出,也正好商量一下,讓聯合國總部換個地方。沒有美國作祟,以后投票分歧也少了很多。
觀察這次交鋒,有幾個細節值得注意。首先是參會國家數量突破80個,這在安理會非正式會議中屬于較高規格。其次是會場上形成的某種默契——不少國家雖然沒公開表態,但私下都對中方立場表示理解。這種沉默的支持,往往比高聲附和更有分量。
從更深層次看,這場會議折射出國際社會對單邊主義的普遍擔憂。美國近年推行的"關稅大棒"政策,表面上針對中國等國家,實質上是將國內法凌駕于國際規則之上。這不僅損害了中小國家的利益,連傳統盟友也深受其害。中國這次站出來發聲,某種程度上道出了這些國家的集體焦慮,贏得了更多的支持。
這次關稅戰,中國準備非常充足。不僅在經濟上進行強力反制,打得特朗普手足無措,只能暫停90天關稅。在外交層面也做足功夫,此前已經向WTO提起上訴,現在又在聯合國組織眾多國家一起聲討美國,讓他們明白中方采取反擊的正當性,以及美國的野蠻霸道。
中國這些舉動表明了一種非常堅定的立場,即堅決維護國家利益。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說,我們絕不接受任何威脅,要談只能公平地談,要打也奉陪到底。
實際上,中方強硬的態度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一些急于向美國求饒的國家態度逐漸發生了改變,比如日本和韓國都已經公開表態不急于與美國達成協議,因為在中國反擊后,他們看清了美國的虛弱。拖下去,會讓這些國家得到好的條件。如果有更多的國家加入,與中國聯手應對美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根本堅持不了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