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卓瓊)江西目前已全面完成172家省重點實驗室首次積分,這是該省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探索“積分制”評價、考核省重點實驗室績效以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效。
發布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省重點實驗室是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集聚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為了創新機制,建好用好省重點實驗室,過去兩年,省重點實驗室相關改革連續納入江西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
4月23日,江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德雄在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科技廳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省重點實驗室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全面優化重組省重點實驗室,第二步是創新構建積分制績效評價體系,第三步是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積分制應用機制。通過重構平臺體系、創新考評機制、強化激勵約束等遞進式舉措,著力打造新型科技創新平臺。
2024年7月,江西在中部地區率先完成172家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在此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探索“積分制”評價、考核省重點實驗室績效。積分制績效評價機制突出“特色化、培育性、應用化、市場化”導向,對重點實驗室進行精準畫像和動態管理。同時,建立“三年遞減、六年清零”動態積分規則,逐年累加、同期遞減,確保評價時效性與科研周期相匹配,激勵實驗室滾動、持續創新,避免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
該機制基于實驗室所處領域、不同單位特點,在成果轉化與產業化貢獻指標中設置差異化指標,弱化論文類科技成果,強化高水平科研項目、科技獎勵等成果,突出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效能,引導科研人員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鼓勵實驗室吸引社會資本支持實驗室建設。
宋德雄表示,相較于傳統平臺的單向考核模式,積分制評價體系創新構建了管理協同生態。在管理側,省科技廳可通過積分數據實時了解省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情況和年度變化趨勢,實現政策“精準滴灌”;在平臺側,省重點實驗室可及時掌握自身各指標、各維度詳細得分及排名情況,通過積分排名實現“自我診斷”,審視自身的優勢和短板,制定階段性“進化路線”。
據悉,江西省科技廳每年動態評價省重點實驗室績效產出水平,對上一年度積分評價結果為“優秀”和“較好”的省重點實驗室,給予創新資源傾斜支持,激發省重點實驗室的創新活力。對積分評價結果為“不合格”的省重點實驗室,發出警示,甚至摘牌,通過“積分制”績效評價,建立“有進有出”“有獎有罰”的動態管理機制。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