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搭建區域高校文化交流平臺,展現大學美育成果,“我與我們·青春交響”2025大零號灣大學生藝術季,在閔行五所高校尋找一批兼具科創硬實力與人文軟實力的青年先鋒。他們中,有的專業研究和藝術愛好齊頭并進,有的則創造性地以科技賦能藝術。
藝術季特別邀請其代表登上展演舞臺,通過他們的故事激勵更多年輕人在專業和藝術兩個維度上同時找到廣闊天地。近期,我們陸續推出“我與我們”的青春故事。今天,讓我們看看上海電機學院王子軒同學的故事。
來自上海電機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王子軒,算得上一名“斜杠青年”。舞臺上,她是主持人,更多時候,她是學校實驗室里忙碌的科研人。她專業主攻半導體材料科學,“我的導師金敏教授當年放棄國外發展機會,投入國家半導體材料研發,承研的產品兩度進入中國空間站,我也希望可以在攻堅克難中做出貢獻?!蓖踝榆幷f。
實驗室里的研究工作很辛苦,有時甚至有些“瘋狂”。為了實驗,王子軒和課題組同伴曾24小時不間斷地輪流值守晶體生長爐整整25天;為了實驗,他們會在凌晨三四點“錯峰”使用儀器測數據;為了實驗,也曾花費4小時手動切割規格不匹配的樣品……
大學四年,她從初入實驗室連如何正確操作化學氣相沉積(CVD)設備都需要反復請教的新人,成長為能獨立實驗、撰寫商業計劃書的科創實踐者,擔任“基于陶瓷基粉體的微納米氧化鋁材料”“應用于光伏玻璃表面的SiO?涂層”等項目負責人。那些反復驗證的數據、答辯臺上的緊張與自豪,最終凝聚為“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賽區銅獎等25項榮譽獎項。
而在斜杠的另一邊,她是臺上知性靈動的主持人,“實驗其實很枯燥,加入主持人社團是很好的放松”。社團每周都會邀請專業老師來做情境重述、發音吐字等培訓,幫助她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表現出色 。
主持臺上的歷練,反哺了她的專業成長。作為項目負責人,那些在學校活動中磨煉出的語言主持能力,讓她在各類評選競賽中更加從容——無論是精準凝練地上臺闡述,還是敏捷犀利地答辯應對,多維度的專業素養助她走上更寬廣的發展道路。
王子軒始終記得曾有位小男孩充滿好奇地問她:“材料真的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厲害嗎?”這個問題像一粒種子,深植在她的科研道路上。她希望能像那些沉默卻堅韌的材料一樣,在千百次鍛打中尋找屬于自己的晶格,讓科技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在大零號灣大學生藝術季展演舞臺上,王子軒會如何講述她的故事?
4月29日,臺上揭曉!
供稿:區文化旅游局
編輯:王若曦
初審:陳依婷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