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解讀我國頭頸部腫瘤診治理論更新與實踐進展。
整理 | Sonia
審核專家| 郭曄教授、胡超蘇教授
頭頸部腫瘤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因其解剖結構復雜、病理類型多樣,臨床診療面臨諸多挑戰。其中,針對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頭頸部腫瘤的治療難度較大,預后較差。
4月18-19日,2025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指南會于在濟南召開。醫學界特此策劃“執筆者說”欄目,并邀請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郭曄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胡超蘇教授,分享《2025 CSCO頭頸部腫瘤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更新要點,以研究者視角解讀指南更新背后的循證醫學故事和臨床經驗。
國產新藥嶄露頭角,原創方案超前解困
胡超蘇教授認為,本次指南更新中一個可喜的要點在于國產免疫治療的藥物菲諾利單抗的獲批和應用。基于2024年在《Nature Medicine》上發表的菲諾利單抗前瞻性III期臨床研究結果,今年2月8日,菲諾利單抗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菲諾利單抗聯合順鉑+5-Fu方案用于治療復發轉移頭頸淋癌也被納入指南的二級推薦。胡超蘇教授指出:“既往復發轉移頭頸臨癌中免疫治療的主要藥物均來自國外,即帕博利珠單抗和納武利尤單抗,本次新增推薦的菲諾利單抗是國產原研免疫治療的一次非常可喜的新突破。”此外,2025年1月,NMPA批準帕博利珠單抗用于一線治療CPS≥1 的復發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此次指南也同步進行了更新。
郭曄教授表示,目前頭頸部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全面聯合治療模式,除了傳統的化免聯合方案,最新的靶免聯合方案也被納入指南。其中,基于郭曄教授牽頭的一項臨床研究(評估特瑞普利單抗聯合西妥昔單抗治療鉑類難治性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理想結果),在新版指南中,免疫+靶向新方案“特瑞普利單抗+西妥昔單抗”被新增為III級推薦,為部分不能耐受化療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此外,對于不能夠耐受化療的患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抗VEGFR單抗的策略不存在明顯疊加的副作用,在臨床的應用展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包括既往在頭頸部磷癌靶免聯合治療的研究中發現的腫瘤出血問題,國內一些新型抗VEGFR抑制劑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應用方案,在這方面較以往的傳統雙藥疊加表現出一定改善效果,但仍有賴于更大樣本和隨機對照研究的驗證。
標志物探索成為研究痛點,規范化治療任重而道遠
近年來,頭頸部腫瘤領域免疫治療發展迅速。但胡超蘇教授指出,在局部晚期頭頸鱗癌的免疫治療應用嘗試中,三個大型臨床研究都未能取得陽性結果,因此目前還并不能作為標準方案應用于臨床診療。
“目前,國內許多研究者正在進行新輔助化療與免疫治療的應用嘗試,且在小樣本的臨床研究中已經觀察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包括較為理想的病理完全緩解(pCR)率和腫瘤退縮率,可能會在后續研究中使更多患者受益。此外,,局部晚期頭頸鱗癌的治療領域仍有許多想象空間,如放療跟與疫治療的聯合應用、低劑量放療探索、立體定向放療等,值得更多探索。”
郭曄教授表示,在腫瘤的免疫治療領域,如何確定生物標志物是普遍難題,頭頸部腫瘤同樣如此。目前,頭頸部腫瘤通常采用PD-L1表達作為主要生物標志物。然而,對存在PD-L1高表達的頭頸部腫瘤患者,僅有一小部分可以采用去化療的治療模式,絕大部分仍采用化療+免疫聯合方案,一定程度上稀釋了PD-L1表達的指向性意義。這也提示著更具實用性的標志物有待探索。
胡超蘇教授指出,頭頸部腫瘤的復雜性不僅體現在病因繁多,更體現在發病部位的多樣性。不同的發病部位具有其各自的特點,治療也不盡相同。如口咽癌,盡管均以手術治療為主,但HPV陽/陰性的口咽癌的治療要點和預后之間存在著差異。此外,頭頸部腫瘤的特殊性還體現在其對容貌、語言、吞咽、呼吸等功能的顯著影響,因此,如何實現對患者的功能保護、生存質量保護與生存延長的并重,是頭頸部腫瘤診療的重要命題。
兼顧理論可靠和使用便捷,CSCO致力提高基層診療水平
治療模式多樣化是頭頸部腫瘤的特點,所以多學科聯合整治的理念應貫穿于頭頸部腫瘤診治全過程,這也是本次指南編寫、更新、巡講落地的過程中始終強調的重點。包括腫瘤外科、放療科和內科在內的MDT模式是多學科診療的抓手,病例報告和分享則是多學科診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郭曄教授指出,在指南編寫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于一些少見頭頸部腫瘤的循證醫學依據的不足,許多證據來源于部分小樣本的回顧性研究。如何平衡不同的小樣本研究帶來的選擇性偏移,最大程度利用這些證據滿足診療常規實施需求,是當前指南編寫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最后,胡超蘇教授總結到:“2025版CSCO頭頸部腫瘤診療指南,既反映了當代治療原則,同時結合我國的臨床特點,考慮實用性和藥物可及性,所以具有理論層面上的實用性。此外,指南采用口袋書的形式,具有使用層面的便捷性。通過CSCO頭頸部腫瘤指南的推廣應用,希望能夠提高基層醫院的頭頸部腫瘤的診療的水平,惠及更多患者。”
專家簡介
郭曄 教授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副主任兼一期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副秘書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頭頸部腫瘤專業委員會主委
中國醫師協會頭頸部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中國醫促會鼻咽癌防治分會副主委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甲狀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中國抗癌協會頭頸部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鼻咽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頭頸部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專家簡介
胡超蘇 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鼻咽癌診治中心主任,鼻咽癌首席專家
中國抗癌協會鼻咽癌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上海醫學會放射腫瘤專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
國家癌癥中心鼻咽癌質控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鼻咽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頭頸部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第五屆 人民名醫 卓越建樹
上海市抗癌協會鼻咽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并分別于1994年和2004年在美國William Beaumont 醫院放射治療科和MD Anderson 腫瘤中心放射治療科進修。主要從事鼻咽癌及頭頸部腫瘤的放射治療及綜合治療工作。獲得上海市科委,科技部重大項目等。培養研究生30余人。發表論文200多篇。并獲得中國抗癌協會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核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抗癌協會二等獎等。
精彩資訊等你來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