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打了這么多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使出渾身解數,想用關稅大棒逼中國低頭,可中國硬是頂住了壓力,還扔出一句“奉陪到底”,讓特朗普的算盤徹底落空。與此同時,美國那邊背著36萬億美債的巨額包袱,利息都快還不下了,經濟壓力山大。眼看債臺高筑,特朗普把主意打到了美聯儲頭上,想“弄死”這個“大債主”,試圖把債務問題一筆勾銷。
中美貿易戰:中國硬剛“奉陪到底”
2018年,特朗普挑起貿易戰,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擺明了想用經濟手段壓服中國。當時美國政府的邏輯是,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太大,得逼中國讓步,減少對美國的出口,順便把制造業拉回美國本土。特朗普甚至公開喊話,說中國在貿易上“占了美國便宜”,必須糾正這種“不公平”。
可中國壓根沒買賬。貿易戰剛一開打,中國政府就明確表態:美國這套單邊主義行不通,中國不怕打貿易戰,愿意“奉陪到底”。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多次放話,美國的制裁沒道理,中國肯定會采取對等措施反擊。外交部也跟著補刀,說美國這是霸權行為,中國絕不會屈服,還得拉上國際社會一塊兒維護多邊貿易體系。
具體行動上,中國也沒閑著。先是對美國商品加征關稅,針鋒相對,比如美國大豆、汽車這些重點出口品,直接被中國加了稅。美國農民和企業頓時叫苦連天,尤其是中西部農業州,損失慘重。與此同時,中國開始調整策略,靠擴大內需、優化產業結構來頂住壓力,還加速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做生意,慢慢把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降下來了。
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雖然有所縮小,但整體經濟沒崩盤,GDP增速還能穩在5.5%左右。反觀美國,關稅戰搞得國內物價上漲,通脹壓力不小,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怨聲載道。特朗普原以為能靠貿易戰讓中國妥協,結果非但沒壓倒中國,反而把自己這邊搞得焦頭爛額。
美國36萬億美債:窟窿越來越大
貿易戰沒打贏不說,美國還有個更大的麻煩——債務問題。截至2025年,美國國債總額已經飆到36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數字聽著就嚇人,相當于美國GDP的130%多,比國際公認的60%警戒線高出一大截。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更扎心,2025年光是國債利息支出就得1.2萬億美元,占聯邦預算的20%左右。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每年得拿出五分之一的錢去還利息,教育、醫療、基建這些領域的預算都被擠得喘不過氣。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早就敲過警鐘,說如果不趕緊采取措施,債務還會繼續膨脹,可能到2030年突破50萬億美元,債務占GDP比重超過150%。這還不算完,高額債務會拖慢經濟增長不說,還可能把金融市場搞亂,甚至動搖美元的霸主地位。要知道,美元能當世界貨幣,靠的就是全球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可這債務堆得跟山似的,誰還敢信啊?
美聯儲在這事兒里也跑不掉。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人之一,它手里攥著4.7萬億美元的美債,占總債務的13%。過去十幾年,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美聯儲靠大規模買國債、放水救市,硬是把美國經濟撐住了。可這招也有副作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越撐越大,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通脹就可能失控,市場信心也容易崩。
特朗普的“弄死”大債主計劃
債務壓得喘不過氣,貿易戰又沒占到便宜,特朗普急了。他把矛頭對準了美聯儲,覺得這個“大債主”是所有問題的根兒。特朗普一直看美聯儲不順眼,覺得它老不聽話,尤其不肯隨便降息,害得美國債務成本居高不下。2025年4月17日,他在白宮記者會上公開開炮,說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玩政治”,還放狠話說要炒了他,直言:“我要是想讓他走,他立馬就得滾蛋。”
可鮑威爾也不是吃素的。他第二天就回懟,說美國法律明擺著在那兒,總統沒權隨便開除美聯儲主席。美聯儲的獨立性是鐵打的原則,主席任期四年,誰也動不了。這話一出,特朗普的計劃直接卡殼,但他沒死心。4月18日,他簽了個行政命令,把美國證監會(SE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這些金融監管機構劃到白宮直接管轄。雖然沒直接動美聯儲,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這是想曲線救國,先把金融系統攥手里,再慢慢收拾美聯儲。
特朗普這套操作的邏輯其實不難猜。他覺得,只要能控制美聯儲,就能逼它降息,甚至讓它直接把手里那4.7萬億美債“勾銷”掉,債務壓力不就減輕了?再不濟,降點息也能讓政府發新債的成本低點,喘口氣。可這想法說白了就是“弄死”債主來逃債,聽著挺痛快,但干起來風險巨大。
市場亂成一鍋粥
特朗普這一通折騰,市場炸了鍋。4月22日,美股直接上演“黑色星期一”,道瓊斯指數一天跌了700多點,科技股和金融股帶頭跳水。投資者嚇得不輕,擔心政府插手金融市場會把整個體系搞崩。黃金價格蹭蹭上漲,一天漲了3%,創下新高,大家都跑去買避險資產了。美元指數也跟著晃悠,短期跌了1.5%,國際資本開始拋美債,搶著換日元、黃金這些靠譜點的東西。
國內反應也不小。經濟學家跳出來警告,說動美聯儲的獨立性就是在玩火,搞不好通脹就爆了,資產泡沫也得炸。連共和黨內部都有人看不下去了,覺得特朗普這招太冒險,弄砸了不僅經濟崩盤,美元的國際地位都得受影響。鮑威爾這邊倒是沉得住氣,他在國會聽證會上又強調了一遍,美聯儲得按數據辦事,不能聽政治的,穩物價、促就業才是正事兒。這話一出,市場稍微緩了點勁,美股反彈了點,但大伙兒心里還是懸著。
說到底,特朗普搞這一出不光是為了經濟,還為了政治。他2025年剛上臺沒多久,就得為未來的總統連任鋪路。他想著,控制美聯儲就能刺激經濟,降失業率,拉選票。可這招太短視了,一旦市場崩了,經濟下滑,他這政治資本也得搭進去。
特朗普這第二個任期鬧得雞飛狗跳,可美聯儲的獨立性硬是沒倒,成了美國金融的定海神針。2025年的這場亂局也給所有人提了個醒,政治瞎摻和經濟,后果不是鬧著玩的,制度獨立才是硬道理。
特朗普想“弄死”大債主的計劃,最后還是黃了。中美貿易戰沒讓中國服軟,36萬億美債的窟窿也沒填上,美聯儲的獨立性更是紋絲不動。這場博弈里,中國靠硬實力和韌性頂住了壓力,美國卻在內憂外患中折騰得夠嗆。特朗普的政治生涯在這場鬧劇里畫了句號,美國經濟也在動蕩后慢慢找回平衡。這事兒告訴咱們,經濟這東西不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靠制度和理性才能走得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