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Wallace
曾被認為是小眾需求的「精品小車」市場,正在持續升溫。
Firefly 螢火蟲可能是當下市面上討論話題最高的品牌,另一個知名品牌 MINI,在 4 月的煥新發布會上強調,2025 也是他們的「產品大年」,聲稱要加大攻勢。
而提到「精品小車」,總是很難繞開 smart。
一方面是「精品小車」市場在逐漸升溫,另一方面則是競爭對手的持續發力,smart 打算如何應對?
smart 品牌全球公司 CTO 羊軍、smart 中國營銷公司 CEO 易寒在上海車展的群訪活動中多次提到的「小步快跑」,是概括 smart 戰略的最好詞匯。
具體到產品定義、市場策略等多方面,smart 也有自己的方法論。
尋找差異
無論是市場營銷還是產品思路,易寒認為,smart 需要堅持自己的特色。
易寒聊到了 smart 的品牌核心價值——靈感共創。簡單來說,smart 是車圈中「玩跨界」的先驅也是佼佼者,來到電動化的時代,也基于 smart 精靈(參數丨圖片) #1 等一系列車型推出聯名款,并得到不錯的市場反響。
這給 smart 帶來的啟示是,「從營銷角度來看,跨界是 smart 品牌的基石之一」。
羊軍補充,smart 的跨界玩法將不限于營銷層面,還會基于產品探索更深入的合作。在這里,羊軍舉了 smart 聯手 BRABUS、Sennheiser 的例子,并透露「雙方將該項目視為重要的合作,共同投入大量精力,體現了真正的跨界共創」。
Smart 另一個「打造差異化特色」的舉措,其實是近期力推的 smart 精靈 #5。
明面上看,精靈 #5 是一款「違背祖訓」的產品,對標的是 Model Y 這樣的中型 SUV,而不再是歸類到「精品小車」的范疇。
羊軍解釋,這款新車傳遞出來的,其實也是找尋差異化、制造特色的產品思路。
「在造型設計的方向上,我們還是決定保留一些smart品牌應有的個性與特色」,這里指的特色,是類似「方盒子」的造型輪廓,但精靈 #5 又保留了 smart 家族式的設計特征,顯得「圓中帶方、方中帶圓」。
羊軍坦誠,這樣的個性設計會讓設計顯得小眾,但 smart 團隊相信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審美,認為這樣的設計會「越看越有味道?!?/p>
戰略定力
能留在牌桌上的品牌總有自己的「堅持」,smart 也不例外。
「我們的產品在表達形式上或許不同,但核心始終一致?!?/p>
易寒以精靈 #1 和精靈 #5 舉例,兩款車雖然尺寸不同,受眾群體的性別比例也有差異,但 smart 用戶最深層次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對生活品質有較高的追求,價值觀念也高度重合。
基于這些信息,易寒表示,smart 的品牌營銷始終以「調新奢、靈感共創、溫暖科技」為核心價值觀,而產品層面的堅持,則是 smart 經常對外宣傳的,「不要把 smart 想小了」。
換言之,smart 旗下的車型雖然并不以大尺寸為賣點,但他們始終保持著對車內空間實用性的關注。
這句宣傳語其實還有其他的含義,smart 不希望旗下的車型是偏科的產品,「更代表著一種高度整合設計、科技與智能體驗的產品哲學」。
易寒以 smart 在上海車展上展出的車型為例,其中的三款精靈 #5 既有四驅版也有 BRABUS 版。smart 希望傳遞的信息是,如果用戶對高性能有追求,那么 smart 也能提供對應的選項。
羊軍還在群訪中,強調了「小步快跑」的產品迭代策略。
該策略會體現在方方面面,包括整車智能的迭代升級,和產品線的調整上。
smart 為精靈 #5 配備了較為齊全的輔助駕駛功能,像座艙的用料材質、細節設計,也都會在用戶的反饋下不斷調整。同時,精靈 #5 這種大尺寸產品的出現,也是「小步快跑」思路的一部分,在得到不錯的市場反饋后,smart 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面對對手,我們會加快改款節奏,快速補齊短板,實現產品整體進化?!?/p>
其他有關「戰略定力」的話題,羊軍還提到了 smart 的產品研發體系,表示不會追求「十個月造車」的極限速度,而是借鑒奔馳和吉利的相關體系,以更嚴謹的方式來開發車型。
歸根到底,smart 希望能將自身打造成一個有底蘊的品牌,并以此來強化自身在「內卷」「價格戰」等環境中的競爭力。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我認為品牌價值才是最核心的試金石?!挂缀岬搅吮捡Y寶馬是如何兼顧新車的發布和長期口碑的建設,顯然,smart 的終極目標,是成為奔馳、寶馬那樣的品牌。
不設限
雖說過去的產品讓 smart 品牌與「精品小車」等詞匯進行捆綁,但從群訪中羊軍、易寒的發言來看,smart 內部并未因此而自我設限。
比如說,smart 可以有小車,也可以有大車;可以吸引女性用戶,也可以吸引男性用戶;可以靈動活潑,也可以高能硬核……
甚至,如果用戶對輔助駕駛有需求,smart 也可以提供對應的產品。易寒透露,精靈 #5 上的激光雷達需要選配,但有超過 70% 的用戶選配了這一配置。可見,smart 的輔助駕駛功能,也已經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smart 對市場環境的「主動適應」已經見到了一些成效,就如易寒介紹的那樣,原來 smart 的用戶群體主要以女性為主,精靈 #1 中女性用戶占比超過 70%。
隨著精靈 #5 的推出,smart 發現男性客戶的比例創下新高。
但同時 smart 也發現,自己在宣傳方面仍有不足,有很多客戶到店才知道,原來「smart 還有這么大一臺車」,指的就是精靈 #5。
對此,易寒提到了 smart 在營銷上的三個未來方向。
第一,是「聚焦、堅定」地對精靈 #5 進行宣傳,并通過與合作伙伴合作,來探索更豐富的宣傳路徑。
第二,「精準定位數字化通路」。
第三,「渠道端需要強化在地化營銷」,指的是針對線下門店曝光不足、宣傳不足的情況,做加強。
或許從今往后,外界對 smart 的認知也該適時更新,而不是繼續用「精品小車」這樣的詞匯來下定義。
保持個性但又樂于求變,能否成為中國汽車市場中的新變量?不妨拭目以待。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