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巴塘縣緊緊圍繞高原特色產業鏈拓展人才鏈,依托人才鏈支撐賦能產業鏈,通過政策激勵、智力幫扶、平臺搭建,推進“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的良好局面。
政策撬動+項目牽引
文旅產業搭臺聚才
出臺《關于全面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巴塘縣全面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六條激勵措施》等文件,設立專項發展資金1000萬元,激發文旅市場主體、文旅人才雙重活力。通過“引資+引智”雙輪驅動,招引40余家文旅企業落戶巴塘,簽訂戰略協議28份。邀請40家知名企業、5名行業專家實地考察,推介巴塘文旅資源,形成“川西巴理稻—橫斷之心大環線”精品旅游線路品牌效應,實現旅游收入21.08億元。聚焦巴塘弦子、藏戲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成功申報“非遺四川·百城百藝”品牌,儲備省州級非遺文化傳承人才22人、本土文旅產業人才101人,構建起“專家智庫+企業骨干+本土精英”人才矩陣,助力巴塘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家領銜+智力幫扶
現代農牧以才興產
統籌調配53名本土農技骨干,組建5支技術服務團隊,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定點觀摩與巡回指導、室內課堂與田間地頭、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請進來與派下去”5種方式,全程參與指導880畝“甲著”小麥良繁基地、50噸有機蜂蜜生產線、南區辣椒精加工廠等項目建設。聯動省、州農科院所、省畜科所、科技下鄉萬里行專家服務團等科研機構和幫扶力量,開展技術培訓70場,服務農牧技術人員1500人(次),解決農牧民“疑難雜癥”問題2500余條,推動巴塘縣成功創建省級三星級蔬菜園區、州級青稞小麥園區,實現“甲著”小麥國家生態原產地認證。
甲著小麥麥田
平臺共建+機制創新
清潔能源實現產才融合
堅持以重大項目為引領,柔性引進省經研院、省社科院、天和國資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為重點項目包裝、孵化、申報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撐。創新“項目建在產業鏈上,人才嵌在項目鏈中”融合機制,吸引6個能源項目落地巴塘,拉哇、昌波水電站及中咱120萬千瓦時光伏電站建設項目,集聚水電工程師、光伏技術專家人才百余人;金上-湖北±800特高壓、巴塘500KV送出工程,集聚電網規劃人才30余人,工業增加值5.7億元,同比增3.02%。近三年,巴塘縣文旅、農牧、能源產業人才總量增長200%,GDP增速位于全州前列,實現以“人才賦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共巴塘縣委組織部
責編:陳思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