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又被告了,這次告他的是赫赫有名的哈佛大學。本周,百多所負有盛名的美國大學聯署批評特朗普政府“危及美國高等教育的史無前例的越權行為”。美國最聰明的人和最瘋狂的人之間的對抗因何而起?特朗普插手教育界傷害了誰?
Part.
1
哈佛大學,這所誕生了8位美國總統和數百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美國頂級學府,正面臨建校近400年來最嚴峻的政治挑戰。它無畏政府斷供和收稅的雙重威脅,其校長寫下洋洋灑灑的公開信帶頭“硬剛”特朗普,率先展開了一場與特朗普政府轟轟烈烈的抗爭。
哈佛大學學生利奧·格登在采訪中表示,“現在,這里的所有學生都為哈佛捍衛學術誠信和言論自由而感到無比自豪。我們只希望哈佛能夠繼續頂住來自特朗普政府的任何壓力。”
4月11日,哈佛大學收到特朗普政府官員發來的電子郵件,政府勒令其進行政策改革,并列出了十項具體要求,包括削弱學生和教職員工在校務中的權利、停止優待少數族裔、關閉多元化項目等,否則哈佛的聯邦資金將遭到削減。郵件署名的三人都是“打擊反猶主義聯合工作組”的成員。
對于這些冠冕堂皇的整改要求,哈佛校長艾倫·加伯14日發布公開信強勢回擊,“無論哪個政黨執政,政府都不應決定私立大學可以教授什么、可以錄取和雇傭誰,以及可以研究哪些領域。”
哈佛以此打響了對抗特朗普政府的第一槍。
資深媒體人 薩蘇:
收到郵件的那一刻,哈佛即知退無可退,若此時妥協,388年的校史將淪為笑柄。這已非單純的政策分歧,而是對大學獨立性的赤裸侵犯。學術自由乃美國的立國根基,聯邦撥款本應托舉科研而非脅迫其站隊。哈佛的底線清晰如刀,資金支持并不代表我必須支持你的政策。
特朗普政府的高壓政策接二連三向哈佛砸去。
就在哈佛校長發表公開信的數小時后,特朗普政府就迅速凍結了對哈佛總額為22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和價值6000萬美元的多年期合同。第二天,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威脅剝奪哈佛大學的“免稅地位”。失去稅收豁免權,可能會使哈佛大學每年損失數百萬美元。
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稱,“首先,關于哈佛大學,正如我所說,總統已經非常明確。他們必須遵守聯邦法律。他還希望看到哈佛大學道歉,哈佛大學應該為校園里發生的針對猶太裔美國學生的惡劣反猶太主義行為道歉。”
哈佛大學沒有道歉。
美國國土安全部威脅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資質。第四天,特朗普繼續炮轟哈佛,他認為哈佛大學是一個恥辱,認為他們所做的事就是恥辱,稱他們是反猶太主義者。
戲劇性的是,哈佛已然表態堅定與白宮進行抗爭之際,美國《紐約時報》19日發文說,特朗普政府寫給哈佛大學的整改郵件其實“發錯了”,發出之前“未經授權”。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 張國慶:
特朗普政府的這波操作表面混亂如草臺班子,實則也是精心設計的試探。反猶主義大旗不過是塊遮羞布:若高校順從,則順勢推進管控;若遇頑強反抗,則亮出“政治訴求”的底牌。他對“管不著的領域”的偏執控制欲,恰暴露了其權力邏輯的荒誕本質。
這場學術自由與政府權力的斗爭早已有跡可循。
特朗普政府一系列舉動讓美國教育界如履薄冰。特朗普稱要肅清象牙塔內自由派的影響,他簽署行政令,要求解散被保守派視為“自由派思想輸送管道”的教育部;調查幾十所具有所謂“反猶”傾向的大學,凍結或取消至少七所大學總計超過120億美元的資助,其中有六所是常春藤盟校;以及,撤銷數千名國際學生的簽證。
猶太裔的哈佛大學學術自由委員會聯合主席史蒂芬·平克表示,特朗普政府將哈佛描述為反猶太主義的堡壘是夸大其詞。哈佛大學過去四位任期超過一年的校長中,有三位是猶太人。其中,哈佛現任校長艾倫·加伯就是猶太裔。
資深媒體人 薩蘇:
從二戰時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開始,反猶主義就成了法西斯的標簽。如今誰要敢公開支持反猶主義,那簡直就是給大學“貼封條”的正當理由。但仔細看看特朗普這波操作,表面上打著反猶旗號標榜自己“政治正確”,其實是把反猶當槍使,醉翁之意在“整校”。
Part.
2
在哈佛大學與特朗普政府糾紛升級一周后,4月20日,特朗普政府計劃再削減哈佛大學10億美元經費。21日,美國哈佛大學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指控政府試圖以凍結聯邦資金為手段控制其學術決策。
哈佛反抗政府的號角吹響,美國其他高校備受鼓舞。
200多所美國大學和學院校長于22日發表聯合聲明,指責特朗普政府對美高等教育進行政治干預。康奈爾、普林斯頓等九所頂尖學府已集體向聯邦法院遞交訴狀。耶魯大學的876名教職員工聯名致信校方,要校方與其他學校“共同捍衛教育自由”。之前試圖與特朗普妥協的哥倫比亞大學發表了新的聲明。代理校長克萊爾·希普曼表示,學校不會接受“強行干預”。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 張國慶:
美國政府用行政令干預學校,這在歷史上極為罕見。學術自由和多元辦學被套上緊箍咒,校園自由散漫的學術氛圍逐漸消散,官僚氣愈發濃重。高校正處歷史岔路口,若此時退讓,后果將一發不可收拾。
資深媒體人 薩蘇:
特朗普當前對大學的舉措,首要問題在于其與美國憲法精神相悖。美國自建國以來,學術自由始終是支撐國家200年繁榮的核心要素之一,大學的高度自治對美國的發展貢獻卓著。然而,此類政策傾向將導致大學體系僵化,進而造成高等教育質量的整體倒退。
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克里斯托弗?艾斯格魯伯稱特朗普政府的這些行動是“幾十年來對美國高校最大的威脅”。正當美高校與特朗普的對峙進入白熱化之際,特朗普還把目標對準了在美留學生,上千名國際學生突然收到了被取消留學生身份的郵件,他們在美學習生涯正面臨考驗。
Part.
3
“我很遺憾地通知您,我們今天注意到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已終止了您在SEVIS的記錄。”4月,一批留學生毫無征兆地收到這封郵件,他們突然間變成了“黑戶”。
SEVIS即“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信息系統”,是留學生在美數據庫,一旦記錄被終止,學生將立即失去合法身份,他們需在規定時間內離境,否則將面臨被遣返、未來簽證受限等嚴重后果。自1月20日特朗普上臺以來,超4700名國際學生的SEVIS被突然終止。目前尚不清楚具有多少中國留學生受影響,而收到郵件的中國留學生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尋找“同類”。
法律專業的李同學就讀于加州一所大學,他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組建群聊,讓受影響的中國留學生能在里面互通有無。一時間,近1000名中國留學生陸陸續續涌入。李同學在采訪中提到,“整個情況一開始是特別混亂的,海關還有移民局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文件,說它關閉你的SEVIS,到底是什么標準,大家也不清楚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
代表美國570多所公立、私立學院和大學的高等教育和移民聯盟首席執行官米里亞姆·費爾德布盧姆稱,現在對國際留學生的一系列舉措顛覆了政府的所有慣例,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終止學生的學籍,對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都幾乎沒有任何解釋。
SEVIS被終止的原因如迷霧般不明,多數留學生只能靠猜測。在波士頓留學的鄭同學距離大學畢業僅剩半年時間,卻在4月8日突然收到SEVIS被終止的郵件通知,這讓他陷入深深的焦慮之中。
鄭同學推測,這可能與之前和女友在街頭發生爭執有關,當時因路人報警,他在司法系統留下了記錄。但事實上該案早已被正式撤銷。鄭同學的律師正在為他向移民局遞交相關材料,申請恢復他的合法身份。
跟鄭同學有類似處境的中國留學生很多。與此同時,中國留學生在交流中發現,許多人都曾有過被逮捕拘留的記錄,但最終未被法庭定罪。部分留學生有過交通罰單記錄,還有一部分留學生甚至沒有任何負面行為,并不知道為何會成為“目標”。
部分中國留學生選擇上訴。15日,朱可亮律師向聯邦法院提交了超過500頁材料,以四位中國留學生處境為案例,向法庭申請了全美范圍內“臨時禁止令”動議。
德恒律師事務所硅谷辦公室主任 朱可亮:
移民局及國土安全部的行為涉嫌違反法定程序。此類大規模吊銷學生簽證之舉在美國史上尚無先例,其既未就取消原因提供充分解釋,也未賦予學生合理申訴權。受影響學生中絕大多數未被刑事定罪,多數僅涉逮捕、拘留或起訴但最終未被法庭認定有罪,案件多以撤銷、和解或檢方證據不足告終。依據美國法律,未經法庭定罪者視為無辜,相關記錄不得作為負面依據。
Part.
4
然而,國際學生的處境遠比想象的復雜,一場悄無聲息的撤銷F-1簽證和終止SEVIS行動在全美蔓延開來。這一行動波及全美40個州、130余所高校。此輪受影響的留學生大多來自于中國、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國家。
這場風波背后,其實是一項追溯十年舊案的行動。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重新翻閱留學生們之前的資料,檢視他們的簽證資格。今年1月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打擊美國和世界各地的“反猶主義”,實際上卻成了擴大簽證審查的一個手段。3月,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已經逮捕了數名參與支持巴勒斯坦抗議活動的國際學生。3月27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稱已經有300多名國際學生的簽證被取消。
然而,當白宮發言人被記者問及美國取消留學生簽證的標準是什么,白宮并未給出答案。
對于中國留學生和學者而言,壓力更多一重。
3月19日,美國會眾議院“中國特設委”主席莫倫納致函6所美國高校校長,要求其于4月1日前提供該校中國留學生的詳細信息等,稱中國在美頂尖機構安插研究人員,使其可直接接觸兩用敏感技術。
德恒律師事務所硅谷辦公室主任 朱可亮:
最初普遍認為簽證取消主要針對理工科中國留學生,因美方擔憂其通過技術學習助力中國高科技發展,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更是啟動了“中國行動計劃”調查起訴多名華裔學者。然而,本案原告及證詞提供者中,文科專業占比很高,涉及政治學、音樂、電影攝影、多媒體等領域,專業分布無明顯規律可循。鑒于此舉影響范圍遠超預期,所以我們決定通過起訴尋求解決方案。
中國留學生劉曉天是達特茅斯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的在讀博士生,4月4日,他的F-1簽證突然被美國國土安全部單方面終止。劉曉天稱此前無任何犯罪記錄,也未參與政治活動,因此對簽證被撤感到震驚。在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和律師的協助下,他對美國政府提起了訴訟,要求恢復他的學生簽證。4月9日,新罕布什爾州聯邦法院裁定,暫時恢復他的學生身份,但后續“正式”恢復仍在申訴中。
劉曉天的初步成功,讓被撤銷F-1簽證和終止SEVIS的中國留學生看到部分希望。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戴維·波曾表示,“特朗普政府對大學、研究人員和學生的行為,在美國歷史上近乎沒有先例。”分析認為,失去國際生,對美國經濟也不利。據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統計,僅去年一年,國際學生就為美國經濟貢獻了近440億美元,并創造了37.8萬個就業崗位。而中國學生始終是赴美留學的主力軍。
在教育層面,美國學者擔心特朗普政府行為會阻礙全球頂尖人才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莎莉·科恩布魯斯表示,這會“在未來數年內損害美國的競爭力和科技領導地位”。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 張國慶:
此舉對美國的大學構成致命沖擊。盡管其政治吸引力近年已顯著削弱,經濟優勢亦被逐步分散,但文化與教育優勢仍是其核心競爭力。然而當前社會混亂暴力頻發,嚴重背離契約精神,是戰略短視,這么做的話,讓世界怎么看?
4月19日,朱可亮律師團隊迎來第一個勝利,法官頒布了緊急臨時禁止令,嚴禁聯邦政府在未來十四天內對四位中國留學生的身份和安全采取任何不利行動。與此同時,預計本周五將舉行聽證會,屆時朱可亮律師將繼續說服法官發布一份針對全美的臨時禁止令,這樣全部受影響的留學生都可以得到保護。
美國從律師事務所到科技巨頭,從新聞媒體到如今的學術界,都感受到特朗普行政權力的威脅、攻擊。美國曾引以為傲的民主秩序和公民自由在瑟瑟發抖,而處在困境中的留學生也把這種巨大的危機感散播到整個世界。
制片人:宋陽
編導:胡遠蓉
編輯:王津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