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湯湯,
經百里乃成;
大城泱泱,
歷千年而興。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二十四季,我們邀請了上海戲劇學院閔行附屬學校的青少年來誦讀《申江記》。今天,你將聽到的依然是《渡來,渡又去》節選。
我曾經坐過早期的渡輪,那時的渡輪船艙是開敞式的,設施都比較簡陋,夏天的熱浪、雨天的水珠毫無遮擋地侵入進來;每逢寒冬臘月天,凜冽的寒風直撲船艙,那種冰冷刺骨的感受,只有親歷者才有體會。
1980年代,“滬航客51號”渡輪正在靠近延安東路擺渡站(資料圖片)
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上海輪渡迎來最繁忙、最鼎盛的時期,黃浦江從上游米市渡至下游吳淞口80公里的江岸,共有22條輪渡航線和44個輪渡站,市中心城區平均間隔1.5公里就設有一個渡口,每天乘輪渡的市民達100萬人次,全年客運量高達3億人次。黃浦江除客運航線外,還有數條車渡船航線。可以說當時的上海有著全世界最繁忙、最密集的輪渡航線,支撐著這座特大型城市的正常運轉。
上海市輪渡公司老員工胡龍軍說,其實乘輪渡的人不知開輪渡人的辛苦。
長期以來,在輪渡人中流行著一句話:“天下三樣苦,撐船、打鐵、磨豆腐。”輪渡船員的工作的確很吃力。駕駛員整天和一只又笨又重的方向盤打交道,每天要盤幾百次,一天下來,兩只臂膀又酸又痛;輪機員則整天蹲在又矮又小的機艙里,聽著駕駛員的命令,開動機器,一天到晚開車、吃排、前進、后退,熱天熱得汗流浹背,一步也不能離開機艙;水手的勞動強度則更高,整天拿著一根二十多斤重的纜繩,“套泥菩薩,拔牛尾巴,而且吃力不討好”,特別是冬天,纜繩著水結冰,又硬、又滑、又重、又冷,捏在手里,冷到心里,而且船靠碼頭時又要將它拋到兩三米以外的樁頭上,然后用力拉緊。這樣的操作,每天要重復近百次。
老胡說,盛夏時節,船甲板溫度要達到六十多度,站在上面感到腳底板都要燒起來。“當然,這點苦還沒什么,壓力最大的還是我做駕駛員時,前面老宋說過,遇到西瓜上市,人擠車、車碰人,一條船停下下完瓜和人,就要折返,累不說,安全問題很頭疼,容不得半點馬虎。”
上海輪渡航線圖(2010年)
上海輪渡線示意圖(2021年)
“還有人給我們駕駛員起了個外號,叫‘賊老大’,因為晚上江面視線不好,甚至會有沒有燈光的小船在江面上穿行,所以不得不格外小心謹慎,時不時就要低著頭,查看四周環境,就像做賊一樣。”老胡道。
“我們輪渡船在沒有全封閉前還經常發生有人喝醉酒摔下江的事情,當然也有輕生的。”老胡說,“還好一般都被及時救了上來。”現在在閔行工作的奉賢人胡永輝則清楚地記得,有一年過年,他在閔行飯店吃年夜飯,因為多喝了幾杯酒,結果一坐上渡輪,被江風一吹,醉意就上來了,忘記了下船,往返了好幾次,最后還是到午夜12點渡輪停駛時,被船員發現,才把他“攆”了下去。這件事至今還被工友們拿來打趣。
這些年來,上海建造的過江隧道和大橋越來越多,上海各條輪渡的客流同西閔線輪渡一樣正在大量減少,所以在改造新渡口時最注重的不再是能運載盡可能多的人,而是讓乘客的舒適度盡可能得到提升,著力于改建渡口環境,渡輪設施等。
當天的值班長張瑩告訴我,在看到這種變化的同時,最擔心的是輪渡船員青黃不接。他說,西閔線輪渡,西渡和閔行職工加起來有九十多人,但是過不了多久,將有十多位像老宋、老胡這樣的員工退休,可是新員工,尤其是年輕人招不進來。其實這樣的狀況,在全市輪渡站中普遍存在。
“主要還是苦和待遇差。”老宋說。在輪渡值班室,我們恰巧遇到上晚班的奉賢小伙子小朱。他是客渡輪上的水手,才28歲,以前上班住宿舍,現在因為結婚生子,就搬回家里了。他一周里要上兩個早班,兩個晚班。早班的時候凌晨3點多就要到崗,因為頭班船是4點開。晚班則要忙到子夜12點半。孩子才20個月大,他平時都照顧不了家里,就這種辛苦程度,工資才4000多元一個月。“所以我們這里都是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年輕人怎么會來啊。”說這話時,老宋一臉無奈。
“不過苦歸苦,輪渡還是要開下去的,總有解決的辦法,儂講是哦?”老宋說。我不知道怎么接老宋的話。我也不知道若干年后黃浦江兩岸輪渡航線還會不會存在,大概會的吧,只是航線可能會減少,或許會保留一些主要航線,也有一些景觀航線,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
2023年5月起,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陸續邀請閔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歷史、愛家鄉,合力推動“閔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第二十四季,我們邀請了上海戲劇學院閔行附屬學校的青少年來誦讀《申江記》。描寫和記載黃浦江的各類書籍和文章特別多,有文史典籍,有學術研究,也有與之相關的文學作品。而《申江記》是首次以文史散記形式為黃浦江立傳。從“水脈”探索“文脈”,深耕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全景式描繪了黃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風光,東西方文明互鑒圖景和波濤洶涌千帆競發的時代變遷,記錄下上海從江南小聚落蝶變為國際性大都市的千年歷程,為上海“人民城市”建設提供了生動而鮮活的注腳。
2025年4月起,第二十四季正式開啟,每個工作日的21:30,我們不聽不睡!
一起聆聽閔行聲音,發現閔行之美……
作者: 吳玉林
朗讀: 上海戲劇學院閔行 附屬學校 王辰雨
編輯:湯婧嫻
初審:陳夢玲(實習)
復審:何婷婷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