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紗侵權假冒等行為多發,致使產業發展受限。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24日,廣東檢察機關發布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南都記者從中獲悉,收到檢察建議書和磋商函后,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共計沒收違法銷售的非香云紗地理標志產品130件。
據了解,香云紗又名“響云紗”,作為世界紡織品中唯一采用純植物染料染色的絲綢面料,2008年6月,香云紗染整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香云紗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20年7月,香云紗入選中歐地理標志第二批保護名單。
佛山市檢察機關經調研發現,存在香云紗侵權假冒行為多發,專用標志使用不規范、鑒定標準缺位、溯源制度不健全、環保政策不清晰、河泥原料供應不足等問題,致使香云紗地理標志保護形勢嚴峻,產業發展受限,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2024年,佛山市檢察院、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檢察院對香云紗地理標志保護利用等情況進行深度調研,歷時半年時間,多次與行業協會、職能部門展開座談,屢次前往香云紗曬莨場、染整工廠和銷售門店進行調查取證,走訪國家級、省級、市區級非遺傳承人。
事后,佛山市檢察院向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制發磋商函。順德區檢察院向順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制發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建議行政機關對香云紗假冒侵權問題予以查處,加大對企業申請、使用香云紗地理標志的指導力度,提升地標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收到檢察建議書和磋商函后,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嚴厲打擊香云紗侵權假冒行為,共計沒收違法銷售的非香云紗地理標志產品130件,沒收違法所得共2.7萬余元,罰款14.1萬元;檢查相關行業協會、企業13家;指導香云紗協會篩選確定第二批倫教香云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授權使用企業名單。
采寫:南都記者 楊婷 通訊員 粵檢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