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陽路與民族路交口,是南寧建制博物館,其前身為民國時期的廣西高等法院辦公樓,再往前溯源是南寧府署。
1913年,將府署原有的漢式建筑轅門、儀門、清風亭等拆除改建,并使用水泥、鋼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建造了這棟西式建筑。
大樓為鋼筋混凝土和磚木結(jié)構(gòu),三層,座西向東,建筑面積約1425平方米。整座建筑仿西洋式建造,西式墻身,中式屋頂,立面造形為西歐古典建筑形式。
再說廣西高等法院,前身是1910年在桂林成立的廣西高等審判廳。1919年,廣西高等審判廳隨省會遷至南寧市民權(quán)路(今朝陽路),今址。1927年,改高等審判廳為高等法院,改廳長為院長,所有地方審判廳為地方分院。
此前,這棟大樓是鄧穎超紀念館,紀念的是南寧女兒鄧穎超。至此次筆者參觀時,已改為南寧建制博物館,分別從建制歷史、官吏制度以及南寧職官的發(fā)展歷史這三個方面來來展現(xiàn)老南寧城的特色。
博物館內(nèi)收藏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文獻資料,通過實物展示、場景復原、微縮模型等多種形式,生動再現(xiàn)了南寧從宋朝到民國時期各個時代的建制發(fā)展歷程。同時,博物館還介紹了南寧歷史上的重要官員和他們的故事,以及官吏制度、職官管理等方面的內(nèi)容。(桂13,第六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寫于2024年7月16日)
本頁圖片、文字、視頻為“烏何有之鄉(xiāng)大樹上”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搬運或他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