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發生在日本京都的案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名公交車司機因“私吞”乘客支付的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50元)而被公司開除,并失去了原本應得的1200萬日元(約合60萬元人民幣)退休金。
這名司機不服處分,將京都市政府告上法庭,但經過一審、二審,最終在日本最高法院的終審中被駁回上訴,全額不發退休金。
事情發生在2022年2月的一天,這名58歲的公交車司機在正常駕車運營時,一名乘客上車后遞上了一張1000日元紙幣。
然而,他并沒有按照公司規定將錢投入車上的自動清算機,而是悄悄地把紙幣塞進了自己的制服口袋。
這一幕被車上的行車記錄儀記錄下來,并在市交通局的例行檢查中被發現。
京都市交通局隨即啟動處分程序,認為司機的行為嚴重違反了公司規定和職業操守,決定對他進行“懲戒免職”處分,即開除,并以“嚴重失信”為由,不發放其累計的1200萬日元退休金。
面對如此嚴厲的處分,這名司機并不服氣,認為懲罰過重,于是選擇將京都市政府告上法庭。
在一審中,法院認為市政府處理合理,畢竟“貪污公款”是原則性問題,無論金額大小都應受到嚴肅處理。
然而,在二審中,大阪高等法院卻推翻了一審的判決。
法院認為,雖然司機的行為確實不當,但考慮到金額實在太小,且司機事后也已進行了賠償,因此認為不應剝奪其全部退休金。
然而,這一判決并未得到最終認可。近日,日本最高法院對這起案件進行了終審。
最高法院直接否定了二審,認為一審才是正確的。
最高法院認為,這不是50元不50元的問題,而是作為公職人員的基本自覺和操守問題。
公交司機是一個“獨自執勤”的崗位,乘客的每一分錢都是由司機一個人處理的。
在這種崗位上動了歪心思,無論金額大小,都是嚴重違紀行為。
最終,五位最高法院法官一致裁定:全額不發退休金,合法合理,司機敗訴。
這起案件在日本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有人替司機惋惜,認為他因為一念之差而失去了畢生的積蓄;也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日本社會對“手伸進公共錢袋子”的事一向零容忍,這種判決體現了社會的公正和嚴格。
事實上,這起案件也反映了日本社會對公共財政和職業操守的高度重視。
在日本,公職人員被期望具備高度的自覺性和操守,任何違反規定和職業操守的行為都將受到嚴肅處理。
這起案件的背后,也反映了京都市公交系統面臨的財務困境。
近年來,隨著海外游客的爆發式增長,京都市內公共交通的負擔不斷加重。
市營公交與地鐵的財務狀況一直不容樂觀,尤其是地鐵部門早年每年虧損動輒超過50億日元。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對公共財政的侵害都將被視為不可容忍的行為。
華人網客服咨詢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說明:尊重知識產權,版權歸屬原創作者,文章源于授權作家或網絡,網絡其他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原創作者煩請聯系我們予以公示或刪除處理。微信:xinshuo201220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