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曾說過,迄今為止有三件事最讓他得意,其中一件是寫了《交易的藝術》。
粗略過了一下電子版,通篇是四級詞匯、流水賬式敘事、文學修飾近乎為零,并大量穿插個人的自我褒獎。
優秀真說不上,但有一點勝在“真實”,畢竟寫這本書的人勝選了兩屆總統。
如果深入了解特朗普的過往事跡,會發現他躋身政壇至今,始終在貫徹那一套“交易藝術”。
給大家凝練了幾條書中提到的“致勝法則”。
法則一,敢想、敢要價(THINK BIG)。
用懂王的話說,小打小鬧沒意思,要玩就玩大點,與對方談判時要價越離譜,越異想天開越好,最好讓對手止不住想這家伙是瘋子吧,目的就初步達成了。
翻譯一下,漫天要價,落地還錢。
事實證明,從1.0任期到2.0任期,特朗普的胃口越來越大,想象力也愈發天馬行空:
例如決意化身美版彼得大帝,對世界地圖一通劃拉,要吞并加拿大、格陵蘭島、收回巴拿馬運河;宣稱要對深層政府開刀,在《獨立宣言》發表250周年為祖國獻上大禮;當然還有最近針對全世界的無差別貿易戰。
別管合不合理,就說他敢不敢想吧。
為達成目的,法則二和法則三不可或缺。先上法則二,多頭施壓。
一邊表達自己對談判不在乎,一邊安排聲勢浩大的輿論或政治攻勢,強化威懾力,讓天平往己方傾斜。
也就是極限施壓,相信這點歐洲各國最熟悉不過,這幾個月里,懂王的極限三板斧他們可沒少吃。
要說特朗普手上最強大的工具,除了X平臺,當屬天選工具人萬斯。
慕安會舌戰群雄、只言片語趕走斯基、嘲笑中國人“鄉巴佬”,拱火能力儼然爐火純青。
最新戰績是與教皇交談后不久,對方就回歸了天國,沒人知道他倆都聊些啥,但“擊殺教皇”這個梗估計得跟隨他一輩子了。
在極限施壓把對手弄得急躁不安后,特朗普緊接著祭出法則三,反復無常,讓對手疲于應付。
就是談好了耍賴不作數,反復往下砍,這方面中國早就領教過他的本事。
2017年特朗普剛上任那會,中方態度是比較熱切的。
當時對美國的策略是盡可能談:美方想減少貿易逆差,中國可以多買點農產品;想提振美國經濟,減少失業,中方也盡力配合;特朗普訪華期間,中方與其簽訂了一堆商貿協議,大多是優惠條款。
本以為中美將開啟一段蜜月期,沒想到卻遭遇特朗普的法則武器,回去以后轉手撕毀了協議,大搞貿易戰、科技戰,逼迫中方妥協。
誰能想到堂堂一大國總統,會拿國家信用開玩笑,放諸古今也是罕見。
法則四,給出次優條件,讓對手急于接受了事,也就是門面效應和折中策略,都是基本的談判心理戰術。
“制勝法則”其實稀松平常,談判過程不都這樣嗎,為什么懂王能將其發揚光大?
主要是他太喜歡重復擺弄法則二和三,正如他的格言“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與其說談判大師,不如說是“老折磨王”。
這趟卷土重來,特朗普食髓知味,又用上老套路。
拿鋪墊許久的“貿易戰”來說。
一開始給各國設立懲罰標準以上的對等關稅稅率,同時要求它們主動消除對美貿易壁壘。
懂王也知道目標過于離譜,不過能否實現不重要,關鍵得拋出來,嚇唬一下全世界,以促成次要目的,讓各國主動找他談判協商。
只要開始談了,美國總有辦法占便宜,就看誰跪姿更標準。
定完目標,接下來該上手段——
推特政治、地圖炮外交少不了;為加強聲勢,把航母拉到紅海地區溜一溜也是必須的;另外不間斷威脅一些小國,先把軟柿子捏了,能對大國圈子起到震懾效果。
設想得挺好,但一番操作下來,效果不盡人意。
因為存在中國這個變量。
白宮沒想到,東大的反擊會來得這么快,多項對等制裁瞄著美國軟肋打,最關鍵的是,中方一直并沒有想主動談判的意向,反正美國要加就加,100%、200%都好,300%、400%也罷,奉陪到底。
懂王不是自認嘴皮子功夫天下無敵么,不和他談就是。
不是意氣用事,其實中國也很想和美國談談。
以中美貿易的高度關聯性,就算美國掄起大棒自傷1000,總歸會給中國造成傷害。
另外這陣子美債異動,國際社會加速拋售美債,陡然多出了一大截利息,還息日期近在咫尺,特朗普內閣哪有本事還。
利息還不上,美國傳統藝能是拆東墻補西墻,但以其國際信用,各國拋售都來不及,很難說還會有多少國家增持美債。
所以爆雷是遲早的事,問題是美元已深度綁架全球,只要美債一爆雷,全世界不又得幫它買單。
沒辦法,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欠債才是大爺”。
能通過談判,讓美國安生點最好,本來大環境就差,再折騰下去只能抱著一起大蕭條了。
高層過去一早放話,中國不務求絕對的貿易順差,只要美國好好說話,條件可以磋商。
因此談可以,但不能從145%往下談,什么時候能談,美國先撤回貿易大棒再說。
有了上次的深刻教訓,高層知道對這類奸商,沒法以正常途徑合作,談好的事情隨時可能作廢,還不如先晾他一陣。
中美談判事宜八字沒見一撇,白宮自上而下就各種贏了:“中國很想和我談判,只是不知道怎么開始”“我會考慮和中國談判的”“1個月內,與中國達成協議”。
沒答應要談都這樣,要是透露能談意向,豈不是中方代表前腳還沒上飛機,白宮后腳就先傳出“中國妥協”的消息,并在全世界廣而告之。
到那時,其他國家會怎么看,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都跪了,他們還站著干嘛?都搶著和美國談,誰落后誰就吃虧。
往更糟糕方面去想,不管中美達成什么意向,長則半年,短則1月,特朗普大概率會翻臉不認賬,和其他國家組成“反中聯盟”,圍剿東大。
為免除后患,中國不但妥協不了,而且要堅守底線,與美式霸權硬剛到底,給全世界做表率,反向逼迫美國懸崖勒馬。
少見的,中國因此舉得到各國一致好評,各國網友在社交平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從未像現在這樣喜歡中國!”
打個關稅戰,還打出了外宣效果,是高層不曾設想的意外收獲,只能說世界苦美國久矣。
現在白宮放話有70多個國家要和美國談,行程密得插針難進,但真實情況是,目前首先和美國作實際談判的只有日本一個,不久前日本銀行大肆拋售美債捅了它一刀,這下算賠罪了。
只是最終能談成啥樣,不好說,在其他國家翹首觀望下,日本不會一跪到底,哪怕特朗普“禮賢下士”,親自出面和石破茂談,估計也很難有收獲。
除非懂王千金買骨,特意給日本最惠國待遇,不過這是極小概率事件,要妥協也不是對日本。
于是,局勢頓時陷入詭異的平靜,貿易戰再次變成,中美雙方誰先眨眼的游戲。
特朗普光顧著“談判藝術”,沒搞懂談判你得先有籌碼,有句話叫“當別人以為你有底牌時,你最好真的有”。
可他連自己手上有啥底牌,甚至有沒有底牌都不清楚,就急著滿世界施壓了。
中國忌諱的從來不是美國本身,而是美國以全球化大義,帶動整個西方來制裁它,要是歐美團結一致打壓,事情會變得很麻煩,光有產能,市場始終打不開也不行。
得虧特朗普“志向遠大”,非要扶持右翼派,卻把主流盟友一腳踹開,無意間幫中國解決了最難搞的部分。
只要西方不是聯成一線,搞“紅藍對抗”就行。
如今特朗普一再放話,拼命找補,明顯看出來有點急了,事情發展到這地步,好聽的點說叫堅持,低情商點叫僵持。
問題在于他并沒有僵持的底氣,幾十萬人抗議算什么,哪怕是內閣造反都沒事,唬人他有經驗,但有消息稱,多個共和黨金主已秘密接觸民主黨的中期選舉團隊。
加上美債爆雷,這些才是致命因素,不趕緊想辦法找臺階下,等失去靠山支持,變成跛腳鴨總統,或被憤怒的資本來一招物理抬走時,一切都晚矣。
給特朗普提個建議,反正他只需要“贏”,真贏假贏不重要,干脆等風頭過去,找一班權威專家引經據典,聯合出份一千多頁的論文,再配合媒體大肆宣傳,力證美國“贏了”就好。
貿易戰哪有黨派斗爭重要?差不多得了。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