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一個養魚的水塘,引發網友激烈爭議。
不是因為它風景多美,而是滿塘的巨鯰全靠鴨糞喂大。水塘上方用架子搭建了一個養鴨子的大棚,成百上千只鴨子住在上面“吃喝拉撒”,下面水塘里的一群鯰魚同樣活得滋潤。
網友拍下水塘抽干后的畫面:密密麻麻的鯰魚擠在泥漿里,個個膘肥體壯。這一幕引發極大爭議,有人直呼“惡心”,直呼“這些魚能吃嗎”?也有人淡定表示:“農村養魚不都這樣嗎?大驚小怪!”
先看看到底啥情況。
4月20日,廣東網友在網絡上分享了一處水塘養魚的畫面,并配文稱:“別問我養這個魚多少成本,在這塘里喝水就能長大。”
畫面中,上千只鴨子住在一個水塘上方搭建的架空層上面,塘子里面的水已經抽干,淤泥里黑壓壓全是大魚,一部鉤機正把從塘子中的魚吊上岸,全是清一色的“大鯰魚”。
網友們看到這一幕,很快坐不住了。
一位山東網友稱:“原來鯰魚是這么長大的,看了不敢想啊,這種魚也能撈上來吃?”
還有網友表示:“終于明白為什么南方人不吃鯰魚和鯉魚了……養殖條件也太差了。”
有網友看了水塘中黑壓壓的巨鯰后,說道:“這種埃及鯰魚不能吃,拿來做貓糧狗糧估計可以。”
很明顯,這波“魚鴨共生”的養殖方式,讓不少網友大開眼界。大家見到這種有點重口味的“鴨糞喂魚”,直呼接受不了,甚至不敢想象。
不過,也有網友稱這種現象“少見多怪”,因為動物的糞便本來就是一種很好的有機肥,可以用來養魚。
小時候農村很多魚塘養殖者,還會專門去雞鴨養殖場收集這些家禽的糞便,處理之后倒進魚塘里,里面的魚長得又肥又大。
對此,有網友稱:“這個魚沒有添加劑多好啊……”
雖然有網友稱鴨糞喂魚是常規操作,但終歸架不住大部分網友的質疑。
那么問題來了,鴨糞養魚到底有沒有問題?這種魚能不能上餐桌? 今天咱們就聊聊這“重口味”背后的真相!
其實,“鴨糞喂魚”是個老傳統,早在我國古代,就有“桑基魚塘”的生態模式——魚吃鴨糞,淤泥肥田,形成循環經濟。現代農村更是常見“魚鴨混養”:鴨棚架在水塘上,糞便直接入水喂魚,省了飼料錢還能增收。
因為雞鴨的消化道比較短,它們的糞便中含有大量未被吸收的有機物,是魚類的上等餌料。
這原本是一件正常的事,為何在網友們中間引起這么大的爭議?
小編認為,問題關鍵在兩點:
一是視覺沖擊太強——滿塘清一色巨鯰,容易讓人聯想到“糞坑養魚”,再加上水塘中的鯰魚,全是“埃及塘鲺”,俗稱八須鯰魚,這種魚可以在污水溝生存,引發部分網友的擔憂;
二是,管理是否規范——如果鴨糞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可能引發水質污染的問題。動物的糞便中,可能含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需要發酵處理后才能喂魚。
本文這處水塘,鴨棚剛好搭建在魚塘上方,鴨糞直接下水,下方的鯰魚長期泡在這種環境里,內臟和肌肉可能含有有害元素。
在這種環境下,估計也就是“埃及塘鲺”(八須鯰魚)才能忍受。
所以,網友們關于“這種魚能不能吃”的擔心,也是正常的。
不過,據發視頻的廣東男子透露,這些從水塘中撈出來的巨鯰,主要用途并不是為了上餐桌食用,而是用來喂養甲魚,發酵種植柑果或陳皮果。
看到這里,不少網友懸著的心,估計該放了下來。
在小編看來,“鴨糞”甚至“人糞尿”并非不可用來養魚,大家也不要談之色變,關鍵看如何科學管理。
經過發酵處理的糞便,完全可以放心喂養魚類,而且喂養出來的魚肉質鮮美,可以放心食用。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要做好發酵處理和水質監控,不能放任不管。
素材來源于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