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買車,第一反應就是:“買日系吧,質量靠譜。”
那時候不光是我,身邊的親戚朋友也是“同樣的想法”——豐田、本田、日產,閉著眼買都行。
可到了2024年,情況卻徹底變了。
中國車市依舊熱鬧,銷量節節攀升,可日系車卻一個比一個慘:
豐田還算“最穩的”,全年銷量下滑了6.9%;
日產直接跌回了十幾年前的水平;
而本田,更是整整跌掉三成,真是連哭都哭不出來了。
更奇怪的是,它們并沒有變差,依舊省油、耐用、穩定。
但現在的中國人,怎么就不信工匠精神了呢?
談起這個問題,先說一個可能有點刺耳的“暴論”:
中國,可能是全世界最崇洋媚外的汽車市場。
這不是罵誰,這是事實。
在這個市場里,只要你是外國品牌,哪怕技術一般、設計平庸、配置寒酸——只要臉熟,只要logo夠硬,就總能混得風生水起。
可就是在這樣的地方,連日系車都守不住了,說明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
這不是“品牌不吃香”了,而是產品力,真的差太遠了。
這不是夸張,你只要去一趟日系品牌的4S店,立刻就能感受到那股“時間靜止”的味兒。
光是坐進2025款車型的駕駛位,就有種“穿越回十年前”的錯覺。
內飾設計簡直像一張老臉,十年沒洗、也沒修。
而且,這已經是“升級”之后的版本了——你要真去看看2023款或者2022款,保準讓你驚掉下巴。
就拿RAV4榮放來說,2023款起售價高達17.68萬,配置呢?
低配版還是織物座椅,門板、扶手、儀表臺,全是一摸就“咯噔”的硬塑料;
2.0自吸+CVT,十多年前的老搭檔,硬是拉到了今天;
低配就連“倒車影像”和“前后雷達”都不給配,全靠司機自己“瞎琢磨”。
整個中控臺也是黑漆漆一片,就靠巴掌大中控屏在“硬撐門面”。
最離譜的是,當時我在那轉了一圈,聽到旁邊一對小年輕在看車,女生湊過來小聲問男生一句:
“這是老款吧?怎么里面這么舊啊?”
我聽完差點笑出聲,但笑完,更多是沉默。
關鍵你以為只有RAV4榮放這樣嗎?NO、NO、NO!
你再往展廳里看一圈:凱美瑞、漢蘭達、威颯……一車更比一車“保守”,一臺更比一臺“古早”。
凱美瑞我就不說了,2024款在售的車型,內飾設計幾乎還停留在上一代的框架上。
別的品牌中期改款都能換一張臉,它連氣氛燈都不肯加一根。
你要是坐過比亞迪漢,再來看看凱美瑞,甚至都不想打開那塊車機屏。
邊框厚得像老年人看的電子詞典,反應慢,功能少,UI丑得你都不忍心觸碰。
而漢蘭達更狠,指導價直接飄到25萬,配置卻穩如老狗。
我看了一臺中配,座椅通風沒有,副駕電動調節沒有,車機照樣卡頓得不行,360全景也缺席。
你再仔細一看動力——還是那套2.5混動系統,連個渦輪都不給你。
開起來也不是不能開,就是開完毫無欲望。
更“戲劇性”的是威颯——按官方定義,這是給都市新中產打造的時尚SUV。
結果進去一坐,居然還是和之前的車一樣:差不多動力、差不多的內飾、同款老氣橫秋的氛圍。
20萬出頭的指導價,配套的卻是一種“請你原地回到2016”的體驗感。
那一瞬間我真的在懷疑,這車的目標用戶到底是誰?
30歲的中產?還是50歲的汽修工?
你說這不是態度問題是什么?
說白了,它不是說他們造不出好車,是根本不想為中國市場多花心思。
人家國產品牌十幾萬的車都在堆料——座椅通風、256色氛圍燈、手機NFC車鑰匙、AR實景導航……一個比一個能打;
大眾也知道中國用戶愛氛圍,愛科技,20萬級別怎么也會給你包個軟、整點燈;
只有日系,理直氣壯地拿出10年前的設計,一副“你愛買不買”的表情。
要說情懷,它確實有;要說穩定,也確實開不壞;
但問題是,現在的消費者誰還只看這些?
你可以不炫技,但不能沒誠意。
你可以不上熱搜,但不能不上心。
靠老臉吃飯可以一時,但不能一世。
說到底,就這種情況,還有什么資格吹“工匠精神”呢?
總的來看,很多人覺得日系的沉淪,是因為新能源來得太猛——
把它們賴以生存的“省錢耐用”,打得措手不及。
但在我看來,真正的問題從來不是電車太強,而是它們太弱。
不是技術跟不上,而是態度一直都沒改變,至今為止都很傲慢:
不聽中國用戶的聲音,不再在意本地市場的感受;
更不想改變,“哪怕是一毫米”的老舊設計和邏輯。
說白了,他們輸的,從來不是“時代”,而是“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