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85篇原創(chuàng)筆記
前言
前幾天,讀到一位北大教授的演講,其中有段很通透的話:
“那些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其實很多都是品行很好的人。他們從來不扎堆,更不會搬弄是非,只把自己該干的事干好,享受干干凈凈的生活?!?br/>
仔細回想一下,才發(fā)現(xiàn)這段話的犀利與深刻。
單位里,“合群”常被認為是一種生存智慧,時間久了,人們難免把不合群的人視為異類,殊不知:
不合群只是一種選擇,沉默也不是代表他們的錯,靠譜才是他們追求的結(jié)果。
01 不刻意討好別人,是一種清醒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
“大多數(shù)人成為的,并非是自己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慕強心是人性本能。于是,單位里,我們總會不由自主附和上級的要求,硬著頭皮參加同事的聚會,甚至違心認同一些莫名的觀點,結(jié)果就是:
我們長時間被動戴著一副名為“討好”的面具,看似堅固,卻缺少色彩。
反觀那些看似不合群的人,他們做人做事往往讓人覺得過于較真,不懂變通,在職場很難吃得開。
但你發(fā)現(xiàn)了嗎?即使他們處境或許不那么風(fēng)光,有時候還會被看成老實人,承擔(dān)額外的工作,卻始終能在各種浪潮中,巍然聳立。
作家周國平說:“合群,是為了不孤單;孤獨,是為了不扭曲。”
“知世故,而不世故”就是對他們的最好形容。你可以不認同,但他們絕對值得你用心尊重。
02 不干涉別人隱私,是寶貴人品
工作了20年,我認為,職場最寶貴的品質(zhì),就是有“邊界感”。
單位里,不分性別,無關(guān)年齡,總有人熱衷于各類小道消息,或是個人隱私。即使明知道這些事對自己無關(guān)緊要,他們也樂此不疲。
在他們看來,掌握的信息越多,自己的“話語權(quán)”也就越重。
我想,他們應(yīng)該沒讀過《增廣賢文》的:“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句話。
那些從不干涉別人隱私的“沉默者”,看似獨來獨往,卻深深明白:
不干涉隱私,本質(zhì)就是尊重他人的尊嚴,也是對自己修養(yǎng)的修煉。
單位里,重要的是對事負責(zé),而非對人窺探。
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p>
那些面帶真誠微笑的人,遠比動不動點頭哈腰的人,更靠譜,不是嗎?
03 不輕易隨波逐流,是人生選擇
幾年前,我們單位招了好幾個95年左右的小伙,其中有一位“高人”。
姓高,身高185,畢業(yè)院校985,我們調(diào)侃他“小三高”。
午休時,我們常去球場揮灑汗水,小高從來不打,獨自留守;
閑暇時,我們也會組隊來局游戲,小高從來不玩,安靜看書;
工作時,我們不由自主劃水摸魚,小高從來不會,始終如一。
2年后,小高省考榜上有名,去了更大的平臺,也擁有了更高的起點。
送別宴上,小高仍然靦腆,說了很多感謝的話,卻讓我們無比自慚。
我們從不認為自己是烏合之眾,但小高給我們上的課卻極其生動:
隨波逐流或許能換來一時穩(wěn)定,卻換不來思想的清醒。找準方向后的堅定,才能在人生路上順利前行。
寫在最后
國外有位詩人說: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但每座島都該有專屬海岸線?!?br/>
單位里,那些不合群的“孤勇者”,或許更能證明:
真正的品格,不需要掌聲滋養(yǎng);清醒的靈魂,自有其獨特重量。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guān)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