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至上的娛樂圈,頂流 標簽長期被熱搜???、話題明星牢牢占據。
然而,有這樣一位歌手,他不追熱點,不炒話題。
憑借著純粹的音樂實力,贏得了令人咋舌的“排面”,讓眾多所謂的頂流都黯然失色。
他就是刀郎!
文旅中國發視頻為其點贊,央視更是為其制作專題報道。
這個曾被主流音樂圈邊緣化的歌手,究竟靠什么讓娛樂圈的“流量法則”徹底失靈?
從爭議中走來
一直以來,刀郎的音樂都伴隨著爭議與傳奇。
2004 年,一張名為《2002 年的第一場雪》的專輯橫空出世。
在沒有宣傳和打榜,且歌手本人尚未真正成名的情況下,這張專輯正版的銷量達到了270萬張。
要知道,當時唱片市場中,賣出5萬張就能斬獲白金專輯認證。
這場現象級的成功,不僅讓刀郎一夜爆紅,更被業內視作傳統唱片業的最后一個春天。
其中,《情人》《沖動的懲罰》等歌曲的傳唱度相當高。
這兩年,刀郎的巡回演唱會中,一直都在唱這兩首歌。
也經常出現大合唱的場面。
還有與專輯同名的那首歌。
都2025了,誰還在懷念2002年的那場雪呢?
當時,“這場雪”還被趙本山老師搬到了春晚的小品上。
都說人紅是非多。
刀郎的寫實派曲風得到了不少觀眾的支持,卻被內地主流音樂圈質疑。
汪峰對刀郎及其音樂的評價毫不客氣。
楊坤也曾公開質疑刀郎的音樂。
接連被幾位知名歌手給出反面評價,刀郎也是壓力倍增。
2004年12月,有了一定名氣的刀郎又發布了專輯《喀什噶爾胡楊》。
憑借著過硬的質量,該專輯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
可本應該享受鮮花和掌聲的刀郎,卻在2005年1月隱退了。
之后他也是露面,再度隱退,再度露面直到2013年左右消失多年。
2010年還發生一件大事。
在當時的“十大影響力歌手”評選中,那英沒有選擇刀郎。
“他不具備審美觀點”。
當然了,這個采訪經過加工傳播后,那英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的損害。
而刀郎也是實實在在的受害者。
終于,2020年后,消失多年的刀郎逐漸回歸。
2023年,一首《羅剎海市》,直接引發現象級的傳播熱潮。
沉寂多年的刀郎再度爆紅。
可不管是亞洲流行音樂大獎2024年的入圍名單。
還是中國音樂家協會公布的2024年度音樂榜單前20強名單中,都沒有刀郎的身影。
這樣看,在這個流量主導的榜單時代,刀郎的質樸和歌曲的接地氣風格似乎成為“原罪”。
不過,他早已得到了來自觀眾以及眾多主流媒體的認可。
這牌面,可不是一些所謂的頂流能與之媲美的。
觀眾點贊,文旅熱評,央視聚焦
2024年8月,刀郎正式宣布復出。
他先是開了線上演唱會。
演唱會伊始,直播間便被洶涌的熱情淹沒。
3個多小時的表演,觀看人數超5200萬人,點贊量更是超6億。
評論區更是熱鬧非凡,網友們的彈幕如雪花般密集滾動,都很難看清大家說的是什么。
線上演唱會結束后的第二天,刀郎又正式官宣了線下巡回演唱會。
一官宣就是4個地方。
但還是有不少的歌迷都搶不到票。
到不了現場的歌迷,在演唱會相關的視頻下,邊聽歌邊追憶青春。
買不到票的歌迷們在體育館外自發形成人潮。
到了現場的歌迷則是邊唱邊哭。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粉絲年齡跨度極大。
其中,一位白頭發的老奶奶更是亮眼。
她與刀郎的緣分早在2004年就結下了。
那時的她還是黑發。
除了她,不少的長輩也會扎堆去看刀郎的演唱會。
一時間,還出現了晚輩給長輩搶門票,以及孩子送父母去看演唱會的現象。
甚至門票一路被炒到了兩萬一張。
還有報道稱連二手票的價格都高達4萬。
即使是這樣,還是有人搶不到。
這就是刀郎效應吧,自2024年9月他開啟巡回演唱會以來。
已經過去了7個多月的時間,可他的熱度卻絲毫未減。
2025年的巡回演唱會也依舊火爆。
一位刀迷對4月12日和13日舉辦的南昌站的演唱會打出了120的高分。
這次,南昌文旅的確是“上大分”。
他們推出憑演唱會門票去免費游玩9個景點的方案。
當地領導還親自帶隊并接待和安排歌迷。
近日,央視一套的《晚間新聞》就報道了這一事。
并點贊南昌文旅與刀郎演唱會攜手打造的這場消費盛宴。
演唱會舉辦期間,南昌景區景點門票訂單同比增長140%。
眾多的刀迷也是穿梭在滕王閣等景區,一臉的滿足。
專題報道這樣的排面,真的少見。
而刀郎已經不是第一次被主流媒體青睞了。
自巡回演唱會火遍全網后,各大文旅都紛紛用上了刀郎的音樂宣傳美景。
還出現了“搶人”的現象。
甚至連文旅中國都出來搖人了。
“工作暫停,全員轉行山歌隊。”
能被這樣的主流媒體怒贊,這是多大的殊榮。
相比之下,那些長期占據娛樂新聞頭條,頻繁制造熱搜的頂流們。
在刀郎的“排面”面前,就顯得有些相形見絀了。
真頂流的“硬核實力”
談及作品影響力,刀郎專輯的銷量以及歌曲的傳唱度都是許多歌手比不了的。
事實也證明,刀郎的歌曲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擁有廣泛的受眾基礎。
和那些曇花一現的歌曲是不一樣的。
音樂實力上,他的聲音極具磁性和辨識度。
再說演唱會,53歲的他可以在舞臺上連飆三小時高音。
誰聽了不說一句實力不減當年。
這讓圈內那些靠修音和半開麥的明星情何以堪?
更別說眾多的歌曲都是他親自譜曲寫詞的。
這樣的創作能力也是很多歌手都沒有的。
最后是文化貢獻方面。
目前,刀郎的演唱會早已與各大文旅牢牢結合。
還成功帶動了各地旅游業的發展。
還有他的那首《羅剎海市》,還弘揚了聊齋文化。
這一點,連蒲章俊先生都認證了。
而部分的頂流,靠的是粉絲力捧,作品也更多停留在娛樂層面。
總的來說就是刀郎的音樂早就跨越了年齡、階級的界限,真正實現了全民參與。
這才是真正的頂流,和那些靠流量堆砌起來的明星,有截然不同的區別。
也難怪他能引文旅中國怒贊,還能被央視用專題報道。
結語
從被內地主流音樂圈質疑,到如今被眾多主流媒體力挺。
刀郎的故事像一面鏡子,照見娛樂圈最真實的模樣。
當音樂回歸打動人心的本質,所謂的 “頂流標準” 終將被改寫。
只要真誠歌唱,總會等到屬于自己的 “2002 年的那場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