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之后,我才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哄睡難,難于上青天”!我家娃小時候,一到睡覺點就來精神。在床上翻來覆去,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上廁所,好不容易哄到床上,眼睛瞪得比銅鈴還大。
我累得眼皮打架,人家還精神抖擻,跟我“斗智斗勇”。為了讓他乖乖睡覺,我可沒少費功夫,雖然吧有些方法挺管用的,但現在想想,有些其實挺“坑”娃的。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同我一樣的困擾,每天哄娃睡覺“如臨大敵”。所以接下來,我就跟大家嘮嘮那些我親歷過的“哄睡坑”,也給各位寶爸媽們提個醒。
?? “嚇唬”式哄睡
當孩子怎么都不肯睡,家長可能會漸漸失去耐心,心急火燎就容易出“下策”。像我的鄰居張奶奶,就經常用嚇唬的方式哄她家小孫子睡覺。
張奶奶慣用的一句:“再不睡覺,大灰狼要來把你叼走了!”4歲的小孫子看過大灰狼的動畫片,常常因此害怕地閉上眼,沒一會兒果真睡著了。張奶奶還時常炫耀:“這法子管用,一嚇就老實了。”
可她不知道,長期這樣嚇唬孩子,后果不堪設想!孩子確實被嚇得睡著了,卻可能因此變得膽小怯弱,不敢一個人獨處,晚上須開燈才能睡覺,還時常噩夢,經常會哭醒。
所以這種“嚇唬式哄睡”,就像在孩子心底埋下了一顆“可怕”的種子,隨著時間推移,問題會越來越突出。孩子看似聽話,實則被恐懼陰影籠罩著,時間一長各種心理問題就來了。
??大力搖晃孩子入睡
很多老人帶娃,喜歡把孩子抱起來搖一搖、晃一晃,孩子開心,也容易哄睡。我家娃小時候,他爸爸就經常用這招,孩子一哭,就加快搖晃的速度,還邊搖邊哼調調,孩子很快就安靜了。
但后來我才知道,這種做法挺危險的。尤其是小嬰兒,他們骨骼柔軟,腦頭比例大,脖子也沒發育好,而且大腦正處于高速發育階段,大力搖晃容易使孩子出現“搖晃綜合征”。
寶寶輕則可能吐奶、頭暈,重則可能造成顱內出血、損傷神經等。之前就有過報道,一個幾個月大的寶寶,被爺爺過度搖晃哄睡,結果不幸腦癱!大人本意讓娃早點睡,可一不小心就傷了孩子大腦!
??用電子產品哄孩子睡
如今電子產品太普及了,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睡前安靜點,會用手機或平板等來哄孩子睡覺。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自然能安靜下來,但是這樣的哄睡方式真的有效嗎?
我們都知道,電子產品屏幕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這是一種負責調節睡眠周期的激素。藍光刺激會誤導大腦,使其認為仍是白天,從而延遲入睡時間。
而且手機或平板的內容容易引發興奮或焦慮,孩子越看大腦越興奮,根本不想睡覺。長時間用這種方法哄孩子睡覺,還會影響其注意力、語言能力和情緒等的發展。
??放任孩子哭鬧置之不理
還有一種哄睡方式,就是完全不哄孩子,主要是為了培養自主入睡。哪怕孩子哭鬧,也不管不問,認為其哭累了,自然就會入睡,這就是頂頂有名的“哭聲免疫法”。
可能有家長對這方法屢試不爽,可他們還沒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會極度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哭鬧,多數時候并非無理取鬧,他們只不過是想要爸爸媽媽多陪伴和安慰罷了。
當孩子哭泣得不到任何回應時,就會產生一種被拋棄感,內心恐懼和不安。雖說孩子可能哭著哭著就睡著了,然則內心的傷害無法彌補。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變得冷漠、情緒容易失控,且長大后難以建立親密關系。
真正會哄睡的家長,都用這幾招
其實,哄睡也并非那么難,我這有更溫和、簡單且不傷娃的方法,大家不妨試試這幾個:
建立睡前儀式:每天固定睡覺的時間和流程,讓孩子形成生物鐘。比如睡前洗個熱水澡、講個小故事、聽段輕柔的音樂等。我家娃每晚上洗完澡,會安靜地聽會睡前故事,很快就能睡著。
營造睡眠環境:睡前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平板,盡量少說話,保持安靜。否則孩子越聊越興奮,更睡不著。我們可以把房間的燈光調暗,保持室內溫度適宜,讓孩子感覺舒適放松。
溫柔安撫:如果是小月齡寶寶,可以用手輕輕撫觸,或給他拍一拍、輕聲哼唱,這樣比搖來搖去更有安全感。如果孩子哭鬧,不要立馬抱起來哄,只需回應和安撫,讓他知道你在他身邊就好。
使用安撫工具:比如安撫巾、安撫奶嘴、毛絨玩具或媽媽的衣物等有熟悉氣味的物品。熟悉的氣味和觸感能給孩子提供安全感,有助于放松情緒安然入睡。
結語
孩子是小,但他們的感受一點都不少。我們給他什么方式入睡,他的大腦就學會用什么方式處理情緒。希望大家都能用正確的方式哄娃睡覺,讓孩子擁有一個安穩的好睡眠。
你家孩子需不需要哄睡呢?你都有哪些哄睡妙招?一起來說說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