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愈發關注自身健康,
每年都會進行體檢。
然而,不少人所做的體檢僅局限于常規項目,
如量身高體重、查血常規、拍胸片等。
看似是在積極地為健康“把關”,
實則很容易讓體檢流于形式,
一不小心還可能會遺漏掉
最危險的健康大敵——腫瘤。
4月21日,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來臨之際,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福建省腫瘤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陳譽,體檢中心主任王洋郁,呼吸內鏡中心負責人、肺結節一體化及消融門診發起人陳煒生共同做客福建衛生報《大醫生開講·福建省腫瘤醫院直播間》,就早癌篩查的相關知識展開了深入探討。
(點擊圖片可查看直播回放)
截至發稿前,全平臺直播觀看量超45萬人次。
▲直播互動頻繁,不少網友評論咨詢。
這三種結節最常見
大部分為良性
結節作為體檢報告中常見的詞匯,常讓人感到恐懼。那么,結節都需要恐懼嗎?
陳譽表示,甲狀腺、乳腺、肺部、肝臟、前列腺等部位都有可能出現結節。其中,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這三種結節最為常見。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結節是良性的。但如果在短期內結節出現變大、分級增加的情況,就需要高度重視,建議前往??崎T診進行詳細咨詢。
“其實篩查出問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身體出了問題卻一無所知。在早期干預的情況下,很多腫瘤在一期被發現,5年生存率能超過95%,基本可達到治愈水平。而一旦進入三期進展期或四期,不管是哪種腫瘤,治愈率和生存時間都會迅速下降?!标愖u解釋。
在開播前,陳譽分享了一個案例,30多歲的年輕小伙發現甲狀腺結節,醫生建議臨床隨訪,但患者并沒有放在心上。直到7年后,腫瘤發生了淋巴結轉移,他才后悔莫及。
因此,即使是那些可以隨訪觀察的結節,也應該聽從專業醫生的醫囑,定期進行隨訪觀察,切不可放任不管。但也無需過度緊張,整日惶惶不安。
防癌體檢準不準
個性化定制很重要
談到防癌體檢,不少人會感到疑惑:CT、B超在普通體檢中也會做,為什么還需要專門的防癌體檢呢?二者之間有什么差別?
王洋郁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打個比方,普通體檢就像是一個網眼較大的篩子,能夠篩查出一些常見的普通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而防癌體檢則是更為精準的體檢方案,它能夠針對腫瘤進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檢查?!?/p>
防癌體檢的準確性,關鍵在于個性化定制。
若要正確進行防癌體檢,可分為以下三步:
第一步,通過癌癥風險評估,篩查出存在哪些腫瘤風險;
第二步,針對高風險癌種定制“1+X”方案。這里的“1”指的是普通基礎體檢,“X”則是針對單癌種或多癌種的個性化體檢篩查方案;
第三步,對體檢發現的各類問題,比如各種結節,進行專業的檢后干預與管理。
只有做好這三步,防癌體檢才算真正做到位。
此外,體檢結果的準確性,醫生的專業能力也至關重要。福建省腫瘤醫院體檢中心擁有專業、先進且完備的腫瘤診斷技術體系,體檢所使用的大型設備、醫生團隊都與臨床共享,“專業對口”。此外還有最新的液態活檢技術、AI輔助技術、免疫分子靶向技術、基因檢測技術等前沿技術,體檢中心的腫瘤檢出率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
AI技術讓醫生減少漏檢
隨著DeepSeek的火爆,AI成為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那么,AI在助力防癌篩查方面有什么優勢?陳煒生表示,AI技術其實很早就開始應用于肺結節的篩查、診斷以及治療。
在篩查方面,現在的影像初篩診斷,絕大多數都依賴AI技術,它能夠協助醫生發現更多更小的肺結節,有效減少漏檢情況的發生,這也是現在肺結節檢出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在診斷方面,AI可以依據結節的形態、密度等因素,為醫生提供輔助參考決策,幫助醫生判斷結節是否為惡性。
在治療領域,臨床開展的機器人手術就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實例。
此外,省腫瘤醫院目前還與福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合作,探索AI在消融技術中的作用,例如,如何幫助醫生精準判斷結節位置,確定消融是否完整。 在隨訪階段,AI還能實時監測結節的變化。
一滴血測腫瘤?尚處于研究方向
近年來,液態活檢(即通過檢測血液、體液等中的腫瘤細胞、DNA、RNA等生物標志物,來實現腫瘤早期篩查、診斷、監測和預后評估的技術)一直是熱門話題。“一滴血測腫瘤”也被不少自媒體當作吸引眼球的噱頭。
對此,陳譽表示,僅靠一滴血或一管血能篩查所有癌癥,目前尚處于研究階段,無法替代常規的檢查方法。
不過,定期進行血液檢測,動態關注相應的腫瘤標志物,可以提示某些腫瘤相關風險。以血液檢測PSA為例,當它出現動態、進行性升高,且PSA>20ng/mL時,強烈提示前列腺癌的高風險。
像癌胚抗原、甲胎蛋白,這兩種都是與腫瘤相關的蛋白。其中,甲胎蛋白對于肝癌篩查具有較高的特異性,雖然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著患有癌癥,但如果出現動態、進行性且多次的顯著升高,必然會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會提醒患者需要進一步檢查。
因此,通過外周血檢測腫瘤特異性抗原,我們能夠篩查某些特定類型的癌癥,對于單一癌癥目前是可行的。
但要強調的是,液態活檢不能替代胃腸鏡等各種內鏡檢查。血液篩查得出的結果,多為具有敏感性和導向性的指標,而癌癥的確診還需依靠病理檢查。
就目前而言,將液態活檢、影像學檢查以及內鏡檢查高度結合的體檢方式,是實現癌癥篩查相對無盲區的綜合保障手段。
加入衛生報腫瘤健康交流群
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福建衛生報、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
協辦單位:福建省腫瘤醫院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劉偉芳
主播:陳香 導播:陳筱蔚
攝影:鄭波
攝像:鄭波、章立強、洪浩炎
編輯:李子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