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核廢料,竟然要用到貓砂!
大家好我是火箭叔。2014年情人節深夜,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處地下核廢料儲存設施突然檢測到了放射性物質泄漏。好在,安全措施發揮了作用——自動化通風系統啟動,將受污染空氣通過過濾排放到地面,并緊急關閉了現場。事后經過詳細調查,發現,原來是貓砂惹的禍: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重新包裝核廢料時,工作人員將原本應該使用的礦物質貓砂錯用成了有機質貓砂。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么處理核廢料要用到貓砂?為什么有機質貓砂會導致核泄漏?
貓砂在這兒的核心作用有兩個——吸液與穩定。在核廢料處理過程中,廢料往往含有一定比例的液體,比如硝酸鹽溶液或其它酸性介質。如果這些自由液體得不到控制,在運輸、儲存或長期處置過程中,就可能引起化學反應或生成熱量,甚至導致容器壓力異常。為此,許多核處理設施會向廢料中添加一種“吸液劑”,以迅速吸收和固定液體,使廢料變成半固體或固體,從而降低反應性和滲漏風險。另外,添加吸液材料可以幫助廢料形成一個均質、穩定的固體矩陣,這種矩陣不僅可以封存其中的放射性物質,而且可以減少潛在的遷移風險,便于長期存儲或深埋地下處置。
無機吸液劑,如基于粘土或沸石的材料——也就是貓砂的主要成分,由于其化學惰性和高吸附能力,被證明更適合長期隔離放射性物質。
可是......你現在就去翻翻你買的貓砂,也有使用了有機質,如基于小麥、豌豆纖維、淀粉等材料的貓砂。而這些有機材料就會與核廢料中的硝酸鹽發生氧化反應,從而導致危險。在我們視頻一開頭的事故當中,正是工作人員在溝通中將“inorganic”(無機)看成了“organic”(有機),導致氧化反應產生了放熱、熱失控,使廢料桶內壓力過高,從而破裂并釋放出部分核廢料的。
一字之差,結果完全不同。所以有些錯誤,真不是我們能承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