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
4月24日,四川資陽濛溪河遺址群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是繼稻城皮洛遺址之后,四川又一舊石器遺址成功摘得這項國家級的考古大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陳星燦點評道:“這一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很多空白,對研究東亞現代人起源演化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價值、重要作用。我個人認為它是一個世界級的發現。”
成功入選的消息也同步傳回濛溪河遺址群所在資陽市,當地反響強烈。
資陽濛溪河遺址發掘區正視圖。(圖據文博中國)
鐘麗是資陽市樂至縣通旅鎮樂陽橋村的村民,她直言心情很激動,也很驕傲,“感謝考古專家們的付出,他們用科學解開了這片土地的秘密。”
同樣心情激動和驕傲的還有樂至縣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廖艷。她認為,這將是當地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據悉,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資陽濛溪河遺址的年代為距今約8萬-6萬年,遺址群的主體年代為距今10萬-5萬年。此前,在東亞到東南亞極少發現距今10萬-5萬年的遺址和相應的文化遺存,而濛溪河遺址群的出現,則恰好填補了這個時間段的考古證據,成為研究東亞現代人起源演化研究領域的關鍵時間、空間及人類行為、文化的重要依據。
未來,資陽濛溪河遺址群還有哪些新期待?
早在今年四川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資陽市政協副主席李煒就建議推動濛溪河遺址博物館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通過調研,她發現資陽濛溪河遺址已出土文物缺乏有效展示,“雖然在考古工地修建了微型博物館,但展出的文物不足百件,尚有大量文物保存在庫房中。”
部分出土石器。(圖據文博中國)
基于資陽濛溪河遺址的重要價值,當地擬建設遺址博物館和考古遺址公園,以推動遺址的全面保護和研究闡釋,推動成渝雙圈文旅消費能級提升。為此,李煒建議,懇請省級有關部門推動濛溪河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申報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重大項目庫,在資金、用地等方面給予支持。
而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后,封面新聞記者從資陽市了解到,目前,當地已成立了資陽濛溪河遺址管理所,正聯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資陽設常駐考古工作站。同時,啟動建設考古工作站和創建國際考古科研基地、考古遺址公園的前期工作,讓遠古生活場景走進公眾視野。
資陽市博物館(資陽濛溪河遺址管理所)館長袁朗表示,正聯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策劃資陽濛溪河遺址特展,計劃今年7月在資陽市博物館對外免費展出,“在資陽這片土地上,書寫著古人類獨特的生存智慧,我們也有信心,讓世界看到東亞現代人的演化從未中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