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后就開始斡旋俄烏停火,可謂是軟硬兼施,但到目前為止,連則連斯基都還沒搞定。則連斯基最近又強調談判必須是無條件停火,對此特朗普回應稱,則連斯基可以選擇和平,也可以繼續打下去直到國家滅亡。
從目前的情況看,實現俄烏立即停火難度很大,而外界關注的是,如果調解無望,特朗普還會繼續援助烏克蘭嗎?他會看著烏軍全面崩潰嗎?其實更早時候有美國著名記者披露過,要是烏軍前線崩盤,美軍和北約不會坐視不管。因為美國承受不了。下面就此進行分析。
一 特朗普推動俄烏停火難有進展
特朗普競選時聲稱要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他上臺后就高調推動停火談判。為了盡快達成停火,他選擇繞開烏克蘭和歐盟,直接跟俄羅斯展開談判。兩輪談判后,美國就公開表態,一是烏克蘭加入北約不可能,二是烏克蘭要接受領土損失,三是戰后駐軍歐洲自己商量,美國不參與。
特朗普這波操作讓外界大跌眼鏡,更是讓盟友目瞪口呆,從拱火挑起戰爭到斡旋調停,美國還真是面不改色的無縫切換,“賣掉”烏克蘭真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之后,特朗普就開始向澤連斯基施壓逼他接受“割地換和平”。則連斯基為了增加籌碼,提出烏克蘭有稀土礦產,可以跟盟友分享。對于他拋出的“誘餌”,特朗普是照單全收,既要烏克蘭接受“領土換和平”同時又要拿到烏克蘭的礦產,于是就有了所謂的礦產協議。沒想到雙方簽署礦產協議期間,則連斯基惹怒了特朗普,被趕出白宮,礦產協議沒簽成。
隨著歐盟表態強硬,支持烏克蘭繼續打下去,澤連斯基態度又強硬起來,堅持無條件停火,而且美烏礦產協議只簽署了備忘錄,協議內容還要重新談。
特朗普團隊是很上心,最近又提出了停火方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三家分烏”:俄羅斯控制烏東四州,英法等國駐軍西部和南部地區,烏克蘭控制首都基輔以及中部和北部地區。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方案三方是不可能接受的。對于烏克蘭來說,這個分區占領方案跟當年“瓜分”德國毫無二致,但德國當時是戰敗國,烏克蘭能接受嗎?對于俄羅斯來說,北約以任何形式駐軍烏克蘭都是不可接受的,這一點普京已經明確講過了。英法等國即便是以防務合作的名義駐軍,但他們作為北約成員國的身份擺在那里,俄羅斯也不可能答應。而對于歐洲來說,接受俄羅斯在烏克蘭攻城掠地的計劃得逞,就會觸動歷史的敏感神經:烏克蘭割地不是重點,重點是此舉可能會激活俄羅斯的擴張野心。
跟歐洲以及烏克蘭存在分歧,提出的方案各方又都不接受,那特朗普還調節什么呢?所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宣布缺席美法英德在倫敦舉行的烏克蘭問題磋商會議,打發烏克蘭事務特使參加。另一邊特朗普和萬斯先后放話,如果停火談判短期內沒有進展,那么美國就會退出斡旋。
如果美國退出停火斡旋,那么它還會繼續援助烏克蘭嗎?其實這個問題特朗普已經用行動回答過了。此前美俄談判期間,為了逼著則連斯基接受“割地求和”,暫停了一切對烏援助,包括前線的衛星導航以及情報共享,但沒多久援助又給續上了。如今澤連斯基態度依舊強硬,特朗普為什么沒有再提“斷供”呢?因為美國承受不了烏軍戰敗。
二 美國不可能讓烏軍敗
很多人看不懂特朗普2.0在俄烏問題上的操作的目的是什么,其實他的意圖很簡單,就是讓美國體面抽身,把烏克蘭的爛攤子丟給歐洲處理。他心急火燎的促成停火談判,不是真正調節沖突,而是為了停火而停火。
特朗普從一開始就把底牌亮出來了,只要俄羅斯統一停火,什么條件都可以提。到目前為止,俄羅斯提的條件特朗普基本都同意了,烏克蘭割地接受了,烏克蘭不加入北約接受了,這兩天美媒又曝料稱除了烏東地區他又準備承認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了。
按照特朗普的邏輯,只要美俄達成協議,他就能搞定烏克蘭和歐盟,但他沒想到自己連則連斯基都沒擺平。那么問題來了,烏克蘭和歐洲不同意就地停火,美國能撂挑子不管嗎?如今特朗普騎虎難下的狀態已經做了說明,美國是不可能抽身的,除非他不想要美國霸權體系了。
簡單來說,美國維系霸權體系的抓手主要有幾個,在歐洲就是控制歐盟,在中東有以色列,在亞太有日韓,此外還有一個五眼聯盟,剩下那些所謂的盟友基本就是外圍的了。其中歐洲是美國霸權體系的基本盤,通過北約推行“連歐抗俄”是延續二戰后美國對抗蘇聯的既定國際戰略。俄烏戰爭就是代理人戰爭,背后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同俄羅斯的軍事較量。
既然是戰場上的較量,那就絕對不能輸。對美國而言,烏克蘭可以敗但烏軍不能敗,因為烏克蘭敗是談判的結果,而烏軍戰敗那是他們拳頭不夠硬。如果拳頭不夠硬那如何為歐洲提供安全保障?如何獲得歐洲的信任?如何獲得其他盟友的信任?得不到歐洲的信任,跨大西洋伙伴關系如何維系?失去了盟友的信任,全球霸權地位如何維系?所以,烏克蘭作為棋子可以犧牲,但烏軍不能敗,北約不能敗,美軍不能敗。類似這種事美國也不是沒干過,朝鮮戰爭就是個例子。
有人可能會問,特朗普不是還要退出北約嗎?有沒有可能他真的不想管歐洲了?其實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上,那就是特朗普是不是實行徹底的戰略收縮,龜縮到美洲大陸去,放棄全球霸權。
從他兩個任期的操作看,他并沒有這個打算,而是想以戰略收縮的姿態繼續維系霸權地位。達成就地停火后,美國就可以抽身了,至于后面戰火再起,那就是歐洲自己的事兒,即便給援助大頭也是歐洲出,它可以象征性的援助一點兒,重點是賣軍火大賺特賺。
而如果停火無法達成,為了避免直接跟俄軍對決,美國還是會援助烏克蘭繼續打下去,尤其是美國處在如今這個形勢下。
三 讓烏軍撐著美國還有利可圖
特朗普現在是騎虎難下,那邊調節俄烏沖突一籌莫展,這邊又對全球發動“關稅大戰”,遭到中加等國的反制,承受巨大壓力。“關稅戰”引發美國股債匯三大市動蕩,雖然他后來暫停了針對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但跟中國的“關稅戰”還在僵持,負面效應也在持續顯現,美債波動性下跌,國內外債主開始失去信心,美債會不會崩不好說;很多美元資本被嚇跑,要么去了歐洲,要么去了亞洲。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因關稅政策沖擊,美國經濟衰退的概率是40%。而根據摩根大通的預測,這個概率高達79%。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俄烏達成停火,歐洲恢復和平穩定,那么美國境內的資本會不會大規模加速流向歐洲呢?按照資本逐利的本性,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從這個角度看,俄烏戰火持續燃燒,對現在的美國拉住資本是有利的。
另外,俄烏戰爭的軍購訂單讓美國軍工復合體賺翻了,擴大生產規模,加班加點趕工,特朗普說停就給叫停了,他們能答應嗎?要知道,特朗普和馬斯克針對深層政府的大刀闊斧的改革還沒有取得成功,軍工復合體的力量還在。為了賺錢,他們肯定希望戰爭持續。
而且戰火持續,特朗普還可以繼續薅歐洲的羊毛,可以讓歐洲出更多的錢援助烏克蘭,買更多美國能源,讓北約成員國提高軍費。當然這樣做的話,他需要調整當前的政策。
實際上,特朗普上臺以來做的事兒,無論是對格陵蘭、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馬的強硬態度,還是高調斡旋俄烏沖突,還是公然對全球發起“對等關稅”,都是基于一個敘事邏輯,那就是美國是全球霸主,他說一句話就管用。
由此也可以看到,特朗普基于保守主義的戰略收縮,其實是頤指氣使號令世界各國為維持美國霸權地位做出犧牲,意思也很明顯:美國可以不承擔責任,但還是要享受霸權利益。說的直白一點,這就是想白嫖。
美國實力絕對強大的時候這么做或許有效果,但問題是美國強大的時候不需要這么做,而力有不逮時光靠虛張聲勢怎么可能會成功?最典型的,則連斯基都能跟他有來有回周旋起來。
參考文獻
直新聞.劉和平:美歐不會接受烏克蘭戰敗,關系到一個大問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264145614120441&wfr=spider&for=pc
觀察者網.晨楓:美國實際上是把烏克蘭當“戰敗國”處理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0079939833616922&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